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高效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低温常压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50页
    1.1 TiO_2简介第14-17页
        1.1.1 TiO_2晶体结构第15页
        1.1.2 光催化原理及性能提升策略第15-16页
        1.1.3 TiO_2应用领域第16-17页
    1.2 TiO_2制备技术及形貌结构调控第17-34页
        1.2.1 固相法第17-19页
        1.2.2 液相法第19-33页
        1.2.3 气相法第33-34页
    1.3 TiO_2的低温晶化技术第34-40页
        1.3.1 氢钛酸低温转化第36-38页
        1.3.2 非晶TiO_2低温晶化第38-40页
    1.4 TiO_2掺杂改性第40-47页
        1.4.1 金属元素掺杂第41-42页
        1.4.2 非金属元素掺杂第42-45页
        1.4.3 金属、非金属元素共掺杂第45-47页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47-50页
第二章 实验总述第50-54页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第50-51页
        2.1.1 主要实验原料第50页
        2.1.2 主要实验设备第50-51页
    2.2 材料表征第51-52页
    2.3 性能测试第52-54页
Part Ⅰ 双氧水-钛片/草酸钛钾体系制备TiO_2及其光催化性能第54-104页
    第三章 双氧水氧化钛基板制备TiO_2纳米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第56-84页
        3.1 花状金红石介晶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第56-66页
            3.1.1 前言第56页
            3.1.2 实验部分第56-57页
            3.1.3 结果与讨论第57-66页
        3.2 W,N共掺TiO_2纳米带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第66-82页
            3.2.1 前言第66-68页
            3.2.2 实验方法第68-69页
            3.2.3 结果与讨论第69-82页
        3.3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四章 双氧水-草酸钛钾体系制备多级TiO_2纳米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第84-104页
        4.1 前言第84页
        4.2 金红石介晶组装的空心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第84-91页
            4.2.1 实验部分第84-85页
            4.2.2 结果与讨论第85-91页
        4.3 纳米片组装的核壳结构TiO_2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第91-103页
            4.3.1 实验部分第91页
            4.3.2 结果与讨论第91-103页
        4.4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Part Ⅱ 氢钛酸低温转化制备晶化TiO_2及其光催化性能第104-166页
    第五章 Ti-H_2O_2体系制备氢钛酸低温转化制备晶化TiO_2及其光催化性能第106-132页
        5.1 前言第106页
        5.2 盐酸处理氢钛酸制备TiO_2及其光催化性能第106-116页
            5.2.1 实验部分第106-107页
            5.2.2 结果与讨论第107-116页
        5.3 硫酸处理氢钛酸制备TiO_2及其光催化性能第116-129页
            5.3.1 实验部分第116-117页
            5.3.2 结果与讨论第117-129页
        5.4 本章小结第129-132页
    第六章 碱热体系制备氢钛酸低温转化制备晶化TiO_2及其光催化性能第132-152页
        6.1 前言第132页
        6.2 实验部分第132-134页
            6.2.1 材料合成第132-133页
            6.2.2 样品表征第133页
            6.2.3 光催化性能表征第133-134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34-149页
        6.4 本章小结第149-152页
    第七章 草酸钛钾-双氧水体系制备氢钛酸热水处理制备TiO_2及其光催化性能第152-166页
        7.1 前言第152页
        7.2 实验部分第152-153页
            7.2.1 材料合成第152页
            7.2.2 材料表征第152页
            7.2.3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152-153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53-163页
        7.4 本章小结第163-166页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66-170页
    8.1 全文总结第166-168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68页
    8.3 问题与展望第168-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90页
附录第190-192页
致谢第192-194页
个人简历第194-196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第196-197页

论文共1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镁基硼氢化物氨合物储氢材料的合成、放氢性能及其机理
下一篇:锂硫电池硫/生物质碳及纳米硫化锂/多孔碳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