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田水利论文--排灌工程论文--排灌机械与设备论文

中小型灌排泵站进水水力特性改善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0页
        1.2.1 前池第16-17页
        1.2.2 进水池第17-18页
        1.2.3 进水流道第18-19页
        1.2.4 防涡消涡第19-20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1.4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灌排泵站进水流动数值计算方法及验证第23-31页
    2.1 控制方程及湍流模型第23-27页
        2.1.1 控制方程第23页
        2.1.2 控制方程空间离散方法第23-24页
        2.1.3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及湍流模型第24-27页
    2.2 数值计算方法及试验验证第27-30页
        2.2.1 三维计算域第27-28页
        2.2.2 边界条件第28页
        2.2.3 湍流模型选取第28-29页
        2.2.4 网格无关性第29-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灌排泵站前池立柱改善流态机理第31-58页
    3.1 数值计算方法及研究方案第31-34页
    3.2 原方案(不加整流措施)流态模拟结果第34-35页
    3.3 立柱位置对前池流态影响第35-43页
        3.3.1 单排立柱位置对水流流态影响第35-39页
        3.3.2 双排立柱位置对水流流态影响第39-43页
    3.4 立柱高度对前池流态影响第43-47页
    3.5 立柱尺寸对前池流态影响第47-52页
    3.6 立柱形状对前池流态影响第52-55页
    3.7 前池立柱整流机理第55-57页
    3.8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灌排泵站开敞式进水池几何参数水力性能第58-82页
    4.1 数值计算方法第58-60页
        4.1.1 计算参数及区域第58-59页
        4.1.2 进水池基本流态分析第59-60页
    4.2 不同流量下进水池流态及水力性能第60-64页
        4.2.1 研究方案第60页
        4.2.2 水力损失计算结果与分析第60-64页
    4.3 几何参数对水力性能影响第64-74页
        4.3.1 池宽对水力性能影响第64-69页
        4.3.2 淹没深度对水力性能影响第69-74页
    4.4 喇叭口形状对水力性能影响第74-81页
        4.4.1 研究方案第74-75页
        4.4.2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75-81页
    4.5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开敞式进水池构筑物水力性能第82-97页
    5.1 数值计算方法第82-83页
        5.1.1 计算网格第82-83页
        5.1.2 湍流模型及边界条件第83页
    5.2 三维模型及研究方案第83-84页
    5.3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84-95页
        5.3.1 外特性第84-85页
        5.3.2 构筑物对进水池水力性能影响第85页
        5.3.3 原方案进水池流态第85-89页
        5.3.4 构筑物各方案进水池流动特性第89-92页
        5.3.5 原方案吸水管断面轴向速度第92-94页
        5.3.6 构筑物方案吸水管断面轴向速度第94-95页
    5.4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六章 开敞式进水池消涡措施流动机理第97-127页
    6.1 数值计算方法第97页
    6.2 开敞式进水池的漩涡易发生区域第97-99页
    6.3 研究方案第99-101页
    6.4 开敞式进水池消涡措施第101-126页
        6.4.1 水下平盖板第101-102页
        6.4.2 水下π形盖板第102-105页
        6.4.3 水上盖板第105-108页
        6.4.4 池底矩形隔墙第108-110页
        6.4.5 后墙隔板第110-112页
        6.4.6 管后隔板第112-115页
        6.4.7 水下长方形隔板第115-118页
        6.4.8 水下圆形隔柱第118-121页
        6.4.9 垂直隔板第121-123页
        6.4.10 倾斜隔板第123-126页
    6.5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七章 开敞式进水池封闭式改造水力优化第127-164页
    7.1 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第127-128页
    7.2 网格剖分第128页
    7.3 进水池几何参数及研究方案第128-130页
        7.3.1 几何参数第128-129页
        7.3.2 研究方案第129-130页
    7.4 水力优化结果第130-141页
        7.4.1 原方案水力性能及流态第130-131页
        7.4.2 池宽水力优化第131-134页
        7.4.5 后壁距水力优化第134-136页
        7.4.6 悬空高水力优化第136-139页
        7.4.7 后壁形状优化第139-141页
    7.5 模型试验第141-152页
        7.5.1 试验装置设计第141-142页
        7.5.2 测试仪器和方法第142页
        7.5.3 测量仪器及设备第142-143页
        7.5.4 数据测试方法第143-144页
        7.5.5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第144-146页
        7.5.6 实验结果分析第146-151页
        7.5.7 数模与实验对比第151-152页
        7.5.8 小结第152页
    7.6 现场测试第152-163页
        7.6.1 某泵站工程概况及测试参数第152-153页
        7.6.2 流量测试第153-154页
        7.6.3 噪声测试第154-157页
        7.6.4 振动测试第157-160页
        7.6.5 扬程测试第160-162页
        7.6.6 水泵装置效率第162页
        7.6.7 现场测试结果第162页
        7.6.8 小结第162-163页
    7.7 本章小结第163-164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64-168页
    8.1 结论第164-166页
    8.2 创新点第166-167页
    8.3 展望第167-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3页
致谢第173-17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74-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咪唑类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C16imCn]Br及其复配体系聚集行为的研究
下一篇:热机载荷作用下功能梯度曲梁和圆柱壳的静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