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导言 | 第10-18页 |
·国内外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国外部分 | 第10-12页 |
·国内部分 | 第12-14页 |
·农业组织创新对温州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 第14-16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8页 |
2 温州现代农业组织现状分析 | 第18-32页 |
·生产组织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专业合作社 | 第18-19页 |
·合作经济产业化,经营方式现代化 | 第19页 |
·合作社组织治理规范化,股份趋势强 | 第19页 |
·合作社规模化,并不断走向联合 | 第19页 |
·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创新瓶颈 | 第19-21页 |
·制度环境的瓶颈 | 第20页 |
·主体瓶颈 | 第20页 |
·专业合作社自身发展的瓶颈 | 第20-21页 |
·温州农业流通和营销组织现状分析 | 第21-28页 |
·流通组织概述和形式 | 第21-26页 |
·由生产者至市场的组织形式 | 第22-23页 |
·由市场至消费者的组织形式 | 第23-26页 |
·流通组织发展的瓶颈 | 第26-28页 |
·挫伤农民生产热情 | 第26-27页 |
·流通成本高 | 第27页 |
·增加了居民生活成本 | 第27-28页 |
·温州农业科技组织现状 | 第28-32页 |
·农户对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不足 | 第28-29页 |
·农业科研推广部门对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不足 | 第29-32页 |
·农业技术投入不足与供给目标的偏离 | 第29-30页 |
·农业技术供应组织的低效率 | 第30-31页 |
·既有农技推广体系的失效 | 第31-32页 |
3 温州现代农业组织的发展创新 | 第32-52页 |
·生产组织的发展 | 第32-39页 |
·市场推进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新 | 第32-33页 |
·政府推进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新 | 第33页 |
·市场诱导和政府引导结合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新 | 第33-34页 |
·微观组织创新 | 第34-38页 |
·合作社的股权安排创新 | 第34-35页 |
·合作社的治理结构创新 | 第35-36页 |
·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机制创新 | 第36-38页 |
·产业链中的组织创新模式 | 第38-39页 |
·"农户+公司"模式 | 第38页 |
·"农户+经纪商+市场"、"农户+经纪商+公司+市场"等模式 | 第38页 |
·"农户+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市场"等模式 | 第38-39页 |
·流通和行销组织的发展创新 | 第39-45页 |
·流通组织 | 第39-42页 |
·"公司+零售终端"模式 | 第39-40页 |
·"合作社+零售终端"模式 | 第40-41页 |
·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组织 | 第41-42页 |
·营销组织 | 第42-45页 |
·"农产品展销中心"模式 | 第42页 |
·"农家乐"模式 | 第42-43页 |
·"农展会"模式 | 第43-44页 |
·"电子商务"模式 | 第44-45页 |
·生产和流通组织结合模式创新 | 第45-47页 |
·农副产品加工化 | 第45-46页 |
·产销经营专业化 | 第46页 |
·经营连锁专业化 | 第46-47页 |
·科技组织的发展 | 第47-48页 |
·推进微观组织创新,培育技术需求方 | 第47页 |
·科研院所+龙头公司+农户 | 第47-48页 |
·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组织+农户 | 第48页 |
·科研院所+科技示范户+农户 | 第48页 |
·构建温州市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 第48-52页 |
·构建温州市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的必要性 | 第48-49页 |
·构建温州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的目标模式 | 第49-52页 |
4 建议 | 第52-58页 |
·改善农业组织创新的外在政策环境 | 第52-53页 |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 第53页 |
·强化农业组织载体的驱动效应 | 第53-54页 |
·积极发挥农业经纪人的作用 | 第54-55页 |
·搭建农业营销平台 | 第55页 |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 第55-56页 |
·构建农业科技服务新平台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