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生活化素材对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17页
    1.1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1.1 对学生个人生存价值的意义第11页
        1.1.2 对课堂教学的意义第11页
        1.1.3 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意义第11-12页
    1.2 生活化素材教学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 现代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第15页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5-17页
2 文献综述第17-25页
    2.1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第17页
    2.2 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理论第17-18页
    2.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第18-19页
    2.4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第19页
    2.5 概念定义第19-20页
        2.5.1 生活化素材定义与类型第19页
        2.5.2 教学有效性定义第19-20页
    2.6 生活化素材融入课堂的方式第20-22页
        2.6.1 讲授法——以传递信息为主第20-21页
        2.6.2 演示法——以直接感受为主第21页
        2.6.3 作业法——以实训操作为主第21页
        2.6.4 讨论法——以交流体验为主第21页
        2.6.5 探究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第21-22页
        2.6.6 角色扮演法——以场景模拟为主第22页
        2.6.7 班级生物角——以课外补充为主第22页
    2.7 生活化素材内容的选择第22-25页
        2.7.1 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第22-23页
        2.7.2 多媒体故事情境体验第23页
        2.7.3 生物热点话题第23页
        2.7.4 与生物有关的职业体验第23-24页
        2.7.5 与生物相关的文学素材第24-25页
3 研究思路与设计第25-27页
    3.1 研究对象第25页
        3.1.1 实验组研究对象第25页
        3.1.2 对照组研究对象第25页
    3.2 研究方法第25-26页
        3.2.1 文献调查法第25页
        3.2.2 观察法第25页
        3.2.3 访谈法第25-26页
        3.2.4 调查问卷法第26页
    3.3 研究方案设计第26-27页
4 生活化素材课堂教学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7-49页
    4.1 案例分析与讨论第27-41页
        4.1.1 课堂目标生活化,完善生活化意识第27-28页
        4.1.2 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第28-30页
        4.1.3 课堂内容生活化,加深知识理解第30-38页
        4.1.4 课堂实验生活化,提升创新能力第38-39页
        4.1.5 课后作业生活化,加强综合应用第39-41页
    4.2 课堂行为观察表分析第41-43页
    4.3 学生访谈分析第43-44页
        4.3.1 学生访谈记录摘录第43-44页
        4.3.2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第44页
    4.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第44-49页
        4.4.1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第44页
        4.4.2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第44-49页
5 结论与反思第49-51页
    5.1 结论第49页
    5.2 反思与改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 A: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课堂行为观察表第54-57页
附录 B:初中生物生活化素材教学调查问卷第57-59页
附录 C:学生个人访谈主要问题摘录第59-60页
附录 D: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育性评价驱动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下一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相关信息”栏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