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导论 | 第13-2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3-14页 |
二、基本概念的缕析与界定 | 第14-21页 |
三、相关文献回顾与探讨 | 第21-27页 |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27-29页 |
第一章 医疗资源分配的理论原则 | 第29-45页 |
第一节 罗尔斯的正义论 | 第29-38页 |
一、社会契约与原初状态 | 第30-33页 |
二、极大化最低限规则与正义二原则 | 第33-38页 |
第二节 丹尼尔斯医疗保健公正理论 | 第38-45页 |
一、机会公平均等 | 第38-40页 |
二、合理且最低限度的医疗保健权利 | 第40-42页 |
三、对医疗保健公正理论的修正 | 第42-45页 |
第二章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演变与评析 | 第45-65页 |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疗保障制度:平均主义 | 第45-50页 |
一、城市医疗保障制度 | 第45-48页 |
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 第48-50页 |
第二节 经济转型时期的医疗保障制度:效率至上 | 第50-57页 |
一、城市医疗保障制度 | 第50-56页 |
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市场经济时期现代医疗保险制度的构建:公正理性回归 | 第57-65页 |
一、1996-2002:新型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第57-60页 |
二、2003-2020:医疗保险体系的全面建设阶段 | 第60-65页 |
第三章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分析 | 第65-93页 |
第一节 十个公平性指标 | 第65-67页 |
第二节 公平性分析之公平 | 第67-84页 |
第三节 公平性分析之效率与可问责性 | 第84-93页 |
第四章 社会公正与医疗保障制度:国际经验 | 第93-103页 |
第一节 德国:社会医疗保险 | 第93-96页 |
一、德国医疗保障体制概况 | 第93-94页 |
二、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 | 第94-95页 |
三、对中国的启示:关注弱者 | 第95-96页 |
第二节 新加坡:3MS | 第96-103页 |
一、3Ms | 第96-101页 |
二、对中国的启示:保护贫者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人人享有医疗保障:实现社会公正的政策选择 | 第103-111页 |
第一节 改革目标的明确与公正理念的重塑 | 第103-105页 |
第二节 医疗领域的特殊性与政府干预 | 第105-108页 |
第三节 走向全民医保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 第108-111页 |
附录 | 第111-128页 |
附录1 | 第111-115页 |
附录2 | 第115-118页 |
附录3 | 第118-122页 |
附录4 | 第122-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4页 |
后记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