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人问题论文--妇女问题论文

“90后”大学生社会性别角色态度研究--以742名大学生为例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二、国外研究社会背景第13-14页
    三、中国特殊时代背景第14-15页
    四、研究意义第15-17页
第二章 理论背景与实证研究第17-32页
    一、性别角色理论回顾第17-20页
        (一) 以社会性别角色行为为主的理论视角第17-18页
        (二) 社会性别角色态度形成机制理论分析第18-20页
    二、研究文献回顾第20-26页
        (一) 宏观层面研究第21-22页
        (二) 微观层面研究第22-25页
        (三)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性别角色态度研究第25-26页
    三、研究假设与框架第26-32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32-39页
    一、数据来源与收集方式第32-33页
    二、社会性别角色态度的概念与测量第33-36页
    三、变量: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第36-39页
        (一) 因变量第37页
        (二) 自变量第37-39页
第四章 社会性别角色态度描述统计分析第39-50页
    一、基本变量描述统计分析第39-43页
        (一) 样本基本情况第39-42页
        (二) 模型变量描述统计分析第42-43页
    二、男性还是女性:家庭劳动分工与职业分化态度第43-45页
        (一) 家庭劳动分工中的性别角色态度第44页
        (二) 男性的工作还是女性的工作?—职业性别角色分工态度描述第44-45页
    三、社会性别角色态度频率描述及因子分析第45-50页
第五章 社会性别角色态度影响因素分析第50-62页
    一、大学生在社会性别角色态度的差异比较第50-54页
        (一) 不同个人因素的大学生在社会性别角色态度上的差异比较第50页
        (二) 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在社会性别角色态度上的差异比较第50-52页
        (三) 不同学校背景的大学生在社会性别角色态度上的差异比较第52-54页
    二、社会性别角色态度的多元回归模型第54-58页
    三、社会性别角色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8-62页
第六章 小结与讨论第62-66页
    一、研究总结第62-63页
    二、研究的不足第63-64页
    三、未来研究空间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附录第72-77页
致谢第77-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链非编码RNA Unigene56159在肝癌细胞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缺氧在结直肠癌VM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