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或有负债业务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3 综合述评 | 第15页 |
1.3 论文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3.2 结构框架 | 第16-17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银行或有负债业务及其发展 | 第18-26页 |
2.1 或有负债业务的定义 | 第18-19页 |
2.2 或有负债业务的分类 | 第19-20页 |
2.3 本文中或有负债业务的界定 | 第20-21页 |
2.4 或有负债业务的主要特征 | 第21-22页 |
2.5 或有负债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2.6 或有负债业务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3 或有负债业务对信贷渠道的影响 | 第26-32页 |
3.1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 | 第26-28页 |
3.1.1 银行贷款渠道 | 第26-27页 |
3.1.2 资产负债表渠道 | 第27-28页 |
3.2 或有负债业务对信贷渠道的影响机制 | 第28-30页 |
3.2.1 或有负债业务对银行贷款渠道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2 或有负债业务对资产负债表渠道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 影响的银行异质性 | 第30-31页 |
3.4 紧缩、宽松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 | 第31-32页 |
4 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 | 第32-45页 |
4.1 模型设计及变量选择 | 第32-34页 |
4.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4页 |
4.3 变量的描述性和相关性统计 | 第34-35页 |
4.4 实证检验及回归结果分析 | 第35-41页 |
4.4.1 或有负债业务对信贷渠道的影响检验 | 第35-38页 |
4.4.2 影响的银行异质性检验 | 第38-39页 |
4.4.3 紧缩、宽松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检验 | 第39-41页 |
4.5 稳健性检验 | 第41-45页 |
5 结论与政策意见 | 第45-4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6-48页 |
5.2.1 关注业务存量,规范业务信息披露 | 第46页 |
5.2.2 计算风险资产,结合表内业务调整头寸 | 第46页 |
5.2.3 因材施政,制定差异化保证金比例 | 第46页 |
5.2.4 进行审慎业务拓展,加强业务背景审查 | 第46-47页 |
5.2.5 加强事后管理,防范业务风险 | 第47页 |
5.2.6 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 | 第47-48页 |
5.3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