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微信成瘾研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3.1 微信及微信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微信习惯 | 第12-14页 |
1.3.3 微信成瘾 | 第14-18页 |
1.3.4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假说发展 | 第21-32页 |
2.1 刺激—反应—强化(SRR)理论 | 第21-22页 |
2.2 期望—可行框架 | 第22-25页 |
2.3 微信习惯对微信成瘾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 期望—可行因素的影响 | 第26-29页 |
2.5 微信习惯的中介作用 | 第29页 |
2.6 学历的调节作用 | 第29-30页 |
2.7 研究模型 | 第30-31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实证研究 | 第32-48页 |
3.1 在线调查研究及问卷设计 | 第32-33页 |
3.2 数据收集与研究样本 | 第33-35页 |
3.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5-36页 |
3.4 量表信度分析 | 第36-38页 |
3.5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38-39页 |
3.6 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39页 |
3.7 假设检验 | 第39-47页 |
3.7.1 微信习惯对微信成瘾的影响检验 | 第39-41页 |
3.7.2 期望—可行因素的影响检验 | 第41页 |
3.7.3 微信习惯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41-44页 |
3.7.4 学历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44-4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研究结果讨论与展望 | 第48-54页 |
4.1 研究结果讨论 | 第48-50页 |
4.2 研究贡献 | 第50-52页 |
4.2.1 理论贡献 | 第50-51页 |
4.2.2 实践启示 | 第51-52页 |
4.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