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7页 |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 ·研究目标及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 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涵 | 第17-26页 |
| ·宗教的本质 | 第17-19页 |
| ·宗教是崇拜超自然力 | 第17-18页 |
|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 | 第18-19页 |
| ·宗教的特性 | 第19-22页 |
| ·宗教的基础具有群众性 | 第19-20页 |
| ·宗教的存在具有长期性 | 第20-21页 |
| ·宗教的变化具有复杂性 | 第21页 |
| ·宗教的发展具有民族性 | 第21-22页 |
| ·宗教的范围具有国际性 | 第22页 |
| ·宗教工作的方针与政策 | 第22-26页 |
|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第22-23页 |
|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 第23页 |
|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 第23页 |
|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第23-26页 |
| 3 大学生宗教观分析 | 第26-37页 |
| ·大学生的宗教观调查 | 第26-29页 |
| ·大学生对宗教本质的了解情况 | 第26-28页 |
| ·大学生对宗教内涵的认知范围 | 第28页 |
| ·大学生对宗教政策的了解程度 | 第28-29页 |
| ·影响大学生宗教观的因素 | 第29-34页 |
| ·社会因素 | 第30-32页 |
| ·校园因素 | 第32-33页 |
| ·个人因素 | 第33-34页 |
| ·大学生宗教相关工作面临的问题 | 第34-37页 |
| ·大学生关注宗教呈现升温态势 | 第35页 |
| ·大学生信仰选择呈现多元迹象 | 第35-36页 |
| ·大学生宗教信众呈现增多趋向 | 第36-37页 |
| 4 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措施 | 第37-48页 |
| ·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涵 | 第37-39页 |
| ·帮助大学生认清宗教的本质 | 第38页 |
| ·引导大学生科学地对待宗教 | 第38-39页 |
| ·防止大学生盲目地追逐宗教 | 第39页 |
| ·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在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 第39-43页 |
| ·树立大学生保持人与社会和谐的意识 | 第39-40页 |
| ·倡导大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 第40-41页 |
| ·提升大学生鉴赏文学艺术作品的水平 | 第41-43页 |
| ·防止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大学生群体渗透 | 第43-48页 |
| ·依法保护大学生宗教信仰 | 第43-44页 |
| ·严厉打击非法宗教和邪教 | 第44-45页 |
| ·严格防范境外势力的渗透 | 第45-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51-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