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3.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4.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5.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1章 网络评论相关概念的分析 | 第16-27页 |
1.1 网络评论与评论话语 | 第16-17页 |
1.1.1 网络评论的界定 | 第16-17页 |
1.1.2 评论话语的界定 | 第17页 |
1.2 网络评论话语的主体 | 第17-21页 |
1.2.1 网民评论 | 第17-19页 |
1.2.2 编辑评论或网站评论 | 第19-20页 |
1.2.3 专家评论 | 第20-21页 |
1.3 网络评论话语的平台 | 第21-27页 |
1.3.1 评论专题下方的留言空间 | 第21-22页 |
1.3.2 论坛上的评论话语 | 第22-23页 |
1.3.3 视频新闻即时评论 | 第23-24页 |
1.3.4 博客、播客评论 | 第24-25页 |
1.3.5 视频评论中的“弹幕” | 第25-27页 |
第2章 我国网络媒介评论话语现状 | 第27-40页 |
2.1 门户网站媒介评论话语现状 | 第27-32页 |
2.1.1 腾讯网的评论话语 | 第27-30页 |
2.1.2 凤凰网的评论话语 | 第30-32页 |
2.2 论坛媒介评论话语现状 | 第32-36页 |
2.2.1 天涯论坛的评论话语 | 第32-34页 |
2.2.2 百度贴吧的评论话语 | 第34-36页 |
2.3 微博媒介评论话语现状 | 第36-40页 |
第3章 网络媒介评论话语特点及传播效果对比 | 第40-50页 |
3.1 网络媒介评论话语的特点 | 第40-44页 |
3.1.1 意见领袖话语主导评论风向 | 第40-42页 |
3.1.2 评论中隐含各种“梗” | 第42-43页 |
3.1.3 行文口语化 | 第43页 |
3.1.4 网络语境下的语言和符号大量出现 | 第43-44页 |
3.2 网络媒介评论话语传播效果分析 | 第44-47页 |
3.2.1 门户网站评论话语传播效果 | 第45-46页 |
3.2.2 论坛媒介评论话语传播效果 | 第46页 |
3.2.3 微博媒介评论话语传播效果 | 第46-47页 |
3.3 网络媒介评论话语差异性原因分析 | 第47-50页 |
3.3.1 网民心态定位的不同 | 第48页 |
3.3.2 网络媒体定位不同 | 第48-50页 |
第4章 网络评论话语的社会影响 | 第50-58页 |
4.1 正向影响 | 第50-53页 |
4.1.1 网络评论话语造就了多平台的舆论场 | 第50页 |
4.1.2 网络评论话语越来越多的进入公众视野 | 第50-51页 |
4.1.3 网络评论话语本身是公民意识觉醒的体现 | 第51-52页 |
4.1.4 网络评论话语是舆情的“晴雨表” | 第52-53页 |
4.2 负面影响 | 第53-55页 |
4.2.1 网络评论话语容易产生网络暴力事件 | 第53-54页 |
4.2.2 网络评论话语造成负面情绪弥漫,对稳定造成威胁 | 第54页 |
4.2.3 网络评论话语的舆论导向压制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 | 第54-55页 |
4.3 网络评论话语消解舆情影响的可能 | 第55-58页 |
4.3.1 负面舆情的消解 | 第56页 |
4.3.2 意见领袖的引导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