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一、国外有关金融监管的理论研究 | 第9-11页 |
二、国内金融监管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二、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4页 |
一、创新点 | 第13页 |
二、不足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金融监管理论及模式分析 | 第14-19页 |
第一节 金融监管理论概述 | 第14-17页 |
一、金融监管的定义 | 第14页 |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 | 第14-15页 |
三、有关金融监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四、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模式类型 | 第17-19页 |
一、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 | 第17-18页 |
二、集权型金融监管体制 | 第18页 |
三、合作型金融监管体制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第19-39页 |
第一节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历史 | 第19-24页 |
一、美国早期的金融监管(20世纪30年代之前) | 第19-20页 |
二、美国金融分业监管(20世纪30年代—80年代) | 第20-21页 |
三、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和监管(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 | 第21页 |
四、后危机时代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2007年至今) | 第21-24页 |
第二节 《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分析 | 第24-35页 |
一、金融改革法案的八大内容 | 第24-29页 |
二、金融监管机构改革 | 第29-32页 |
三、新法案的改革思路 | 第32-35页 |
第三节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 第35-39页 |
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35页 |
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 第35-36页 |
三、坚持金融创新发展与规范并重 | 第36-37页 |
四、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中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其改革之路径选择 | 第39-50页 |
第一节 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 | 第39-41页 |
一、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 第39-40页 |
二、银监会:监管银行及存款类金融企业 | 第40页 |
三、证监会:监管证券市场 | 第40页 |
四、保监会:监管保险行业 | 第40-41页 |
五、其他金融监管机构 | 第41页 |
第二节 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41-45页 |
一、证券市场"过度监管" | 第41-42页 |
二、分业监管产生监管"真空地带" | 第42-44页 |
三、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缺位 | 第44-45页 |
四、金融消费者保护缺乏 | 第45页 |
第三节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45-50页 |
一、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目标模式:统一监管 | 第45-47页 |
二、中国金融监管体制过渡模式:加强各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