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绪论 | 第13-17页 |
1. 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发展与改革 | 第17-23页 |
·农业发展银行的成立 | 第17-18页 |
·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 第17页 |
·组建农业发展银行 | 第17-18页 |
·农业发展银行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单一开发性金融阶段 | 第18-19页 |
·资金封闭运行阶段 | 第19页 |
·综合性开发金融阶段 | 第19-20页 |
·农业发展银行亟需改革 | 第20-23页 |
·"三农"问题依然严峻 | 第20页 |
·政策性银行改革决定 | 第20-23页 |
2. 农业发展银行取得成就及存续的必要性 | 第23-27页 |
·农业发展银行取得成就 | 第23-24页 |
·保证粮棉油收购资金来源 | 第23页 |
·维护农民利益、扶持农业发展 | 第23页 |
·促进粮棉油企业改制 | 第23-24页 |
·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 第24页 |
·农业发展银行存续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市场失灵是政策性金融存在的根本原因 | 第24-25页 |
·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农业发展银行的存在 | 第25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定了农业发展银行的存续 | 第25-27页 |
3. 农业发展银行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27-39页 |
·农业发展银行自身功能定位模糊 | 第27-30页 |
·法律地位缺失 | 第27页 |
·政策性业务集中在单一领域,业务量急剧萎缩 | 第27-28页 |
·业务经营脱离农村经济实体,支持农业发展的功能弱化 | 第28-30页 |
·监管架构存在缺陷 | 第30-31页 |
·监管法律的缺失 | 第30页 |
·监管体制架构不合理 | 第30-31页 |
·内部管理体制混乱 | 第31-32页 |
·缺乏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意识 | 第31页 |
·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行政化 | 第31-32页 |
·激励约束机制设计不合理 | 第32页 |
·内部治理结构缺失 | 第32页 |
·运营体制不健全 | 第32-37页 |
·法人主体资格模糊 | 第32-33页 |
·信贷质量较差 | 第33-34页 |
·资本金不足,风险补偿机制和补贴机制不健全 | 第34-35页 |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 第35-37页 |
·农业发展银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农业发展银行出现以上问题,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 第37页 |
·上述问题的出现不仅有国家政策的作用,而且有农业发展银行自身的因素 | 第37-39页 |
4. 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的政策建议 | 第39-51页 |
·坚持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特点 | 第39-42页 |
·明确企业主体地位 | 第39页 |
·区别对待各类业务 | 第39-41页 |
·扩大原有的政策性业务范围 | 第41页 |
·探索新的政策性业务 | 第41-42页 |
·加快政策性金融立法,完善监管体制 | 第42-43页 |
·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性金融法规 | 第42页 |
·细化我国金融监管 | 第42-43页 |
·建立高效运行机制 | 第43-45页 |
·加强风险管理,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 第44页 |
·建立科学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将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 第44-45页 |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 第45页 |
·引入现代银行治理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 第45页 |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完善补贴机制 | 第45-48页 |
·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和支持 | 第45-46页 |
·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 第46页 |
·完善资本金补偿机制 | 第46-47页 |
·拓宽融资渠道 | 第47页 |
·拓展和改善原有的资金运用方式 | 第47-48页 |
·总结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