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超声仪软件系统的优化及算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骨质疏松症及现有临床诊断方法 | 第9-10页 |
1.2.1 骨质疏松症 | 第9页 |
1.2.2 现有临床诊断方法 | 第9-10页 |
1.3 超声诊断松质骨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超声透射法 | 第11-12页 |
1.3.2 超声背散射法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1 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1.4.2 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 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松质骨超声诊断仪软件系统的优化 | 第16-26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松质骨超声诊断仪原始框架介绍 | 第16-19页 |
2.2.1 硬件系统框架 | 第16-18页 |
2.2.2 软件系统框架 | 第18-19页 |
2.3 无线联网功能的实现 | 第19-22页 |
2.3.1 设计思路 | 第19-20页 |
2.3.2 具体实现方法 | 第20-22页 |
2.4 界面优化 | 第22-25页 |
2.4.1 日期输入界面 | 第22-23页 |
2.4.2 主界面的修改 | 第23页 |
2.4.3 参数输入界面的修改 | 第23-24页 |
2.4.4 测量界面的修改 | 第24-25页 |
2.5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超声评价松质骨状况的算法研究 | 第26-36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二次变换法估算骨小梁的间距 | 第26-29页 |
3.2.1 其他现有Tb.Sp估算算法 | 第27-28页 |
3.2.2 二次变换法(QT) | 第28-29页 |
3.3 频差法评价骨质状况研究 | 第29-33页 |
3.4 超声背散射新参数的研究 | 第33-35页 |
3.4.1 现有参数 | 第33-34页 |
3.4.2 固性指数CAS | 第34-35页 |
3.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实验数据的采集 | 第36-46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临床实验的条件和方法 | 第36-39页 |
4.2.1 临床数据采集条件 | 第36-38页 |
4.2.2 临床数据采集方法 | 第38页 |
4.2.3 受试志愿者统计信息 | 第38-39页 |
4.3 二次变换法的仿真和实验 | 第39-43页 |
4.3.1 散射元仿真 | 第39-40页 |
4.3.2 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 | 第40-42页 |
4.3.3 松质骨离体实验 | 第42-43页 |
4.3.4 Micro-CT测试 | 第43页 |
4.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3-45页 |
4.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结果和讨论 | 第46-58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二次变换法性能分析 | 第46-50页 |
5.2.1 散射元仿真信号估计结果 | 第46-48页 |
5.2.2 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信号估计结果 | 第48-49页 |
5.2.3 松质骨离体实验估计结果 | 第49-50页 |
5.3 nMBD与BMD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52页 |
5.4 CAS与BMD的相关性分析 | 第52-57页 |
5.5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59页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