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4页 |
1.1 气候变化与碳循环 | 第12-15页 |
1.1.1 气候变化 | 第12-13页 |
1.1.2 碳循环与碳通量 | 第13-14页 |
1.1.3 全球变暖与碳循环的关系 | 第14-15页 |
1.2 生态系统NEE年际变异及其空间格局 | 第15-17页 |
1.3 生态系统NEE年际变异的驱动力 | 第17-24页 |
1.3.1 气候驱动力 | 第17-20页 |
1.3.2 非气候驱动力 | 第20-22页 |
1.3.3 驱动力的复杂性 | 第22-24页 |
1.4 NEE的测定方法 | 第24-26页 |
1.5 研究生态系统NEE年际变异的方法 | 第26-27页 |
1.6 全球及区域尺度碳通量的不确定性 | 第27-31页 |
1.7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意义及研究框架 | 第31-34页 |
第二章 生物与气候效应对亚热带人工林NEE年际变异的影响 | 第34-52页 |
2.1 引言 | 第34-35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5-39页 |
2.2.1 站点概况 | 第35页 |
2.2.2 数据来源与数据预处理 | 第35-36页 |
2.2.3 缺失值插补及碳通量的拆分 | 第36-37页 |
2.2.4 经验模型 | 第37-38页 |
2.2.5 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2.3 结果 | 第39-45页 |
2.3.1 气候变量及碳通量的年际变异 | 第39页 |
2.3.2 模型参数与模型的性能 | 第39-42页 |
2.3.3 气候效应与生物效应 | 第42-45页 |
2.4 讨论 | 第45-50页 |
2.4.1 驱动NEE年际变异的气候与生物因子 | 第45-47页 |
2.4.2 气候效应与生物效应间的关系 | 第47-49页 |
2.4.3 模型的性能、局限与应用 | 第49-50页 |
2.5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生物与气候效应对陆地生态系统NEE年际变异的影响 | 第52-76页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8页 |
3.2.1 数据来源与站点概况 | 第53-54页 |
3.2.2 数据预处理 | 第54-55页 |
3.2.3 缺失数据的插补与碳通量的拆分 | 第55-56页 |
3.2.4 生物效应与气候效应的拆分 | 第56-57页 |
3.2.5 统计分析 | 第57-58页 |
3.3 结果 | 第58-66页 |
3.3.1 碳通量及生物与气候效应的年际变异 | 第58-60页 |
3.3.2 生态系统尺度生物与气候效应的相对贡献 | 第60-62页 |
3.3.3 生物与气候效应对生态系统间NEE年际变异差异的影响 | 第62-63页 |
3.3.4 生物与气候效应间的关系 | 第63-64页 |
3.3.5 模型的性能 | 第64-66页 |
3.4 讨论 | 第66-73页 |
3.4.1 生态系统尺度上生物效应对NEE年际变异的相对贡献 | 第66-69页 |
3.4.2 生物与气候效应对生态系统间NEE年际变异差异的影响 | 第69-71页 |
3.4.3 碳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异的响应方式 | 第71-72页 |
3.4.4 模型性能及应用价值 | 第72-73页 |
3.5 小结 | 第73-76页 |
第四章 气候变异对陆地生态系统NEE的直接与间接影响 | 第76-94页 |
4.1 引言 | 第76-77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77-78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77页 |
4.2.2 光合与呼吸参数的计算 | 第77页 |
4.2.3 结构方程模型 | 第77-78页 |
4.3 结果 | 第78-106页 |
4.3.1 各生态系统类型中气候的直接与间接影响 | 第78-82页 |
4.3.2 生态系统水分状况对气候与碳通量关系的影响 | 第82-85页 |
4.3.3 模型的性能 | 第85-106页 |
4.4 讨论 | 第106-91页 |
4.4.1 气候对碳通量的直接影响 | 第86-89页 |
4.4.2 气候对碳通量的间接影响 | 第89-91页 |
4.4.3 不确定性分析 | 第91页 |
4.5 小结 | 第91-94页 |
第五章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与碳汇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94-112页 |
5.1 引言 | 第94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94-95页 |
5.2.1 数据来源 | 第94-95页 |
5.2.2 数据分析 | 第95页 |
5.3 结果 | 第95-106页 |
5.3.1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的不确定性与年际变异 | 第95-100页 |
5.3.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不确定性与年际变异 | 第100-102页 |
5.3.3 中国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的NPP与碳汇 | 第102-103页 |
5.3.4 中国NPP空间格局的不确定性 | 第103-106页 |
5.4 讨论 | 第106-110页 |
5.4.1 来自数据源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106页 |
5.4.2 来自估算方法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106-108页 |
5.4.3 NPP与碳汇的年际变异 | 第108-109页 |
5.4.4 NPP空间格局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109页 |
5.4.5 国际间的比较 | 第109-110页 |
5.5 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2-116页 |
6.1 总结 | 第112-113页 |
6.2 展望 | 第113-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46页 |
附录一 数据信息 | 第146-162页 |
附录二 文中所用缩写列表 | 第162-165页 |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65-166页 |
后记 | 第16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