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7-10页 |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一) 学生主体 | 第12页 |
(二) 语文课堂 | 第12-13页 |
(三) 语文语文课堂中的学生主体 | 第13-15页 |
二、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研究的话语范畴 | 第15-27页 |
(一) 哲学史范畴 | 第15-19页 |
(二) 心理学范畴 | 第19-21页 |
(三)教育学范畴 | 第21-27页 |
三、语文课堂学生主体的彰显 | 第27-33页 |
(一) 研究文本中的表述 | 第27-28页 |
(二) 教材中的凸显 | 第28-30页 |
(三) 教师行动中的关注 | 第30-33页 |
四、语文课堂学生主体的遮蔽 | 第33-42页 |
(一) 研究文本表述的空荡 | 第33-36页 |
(二) 语文教材关注的遗漏 | 第36-38页 |
(三) 教师行动关注的泛化 | 第38-42页 |
五、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遮蔽的原因 | 第42-47页 |
(一) 教师权威的深刻影响 | 第42-43页 |
(二) 学生主体自身的逃避与接受权威的廉价 | 第43页 |
(三) 研究文本的导向 | 第43-45页 |
(四) 学生主体存在时空错位 | 第45-47页 |
六、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问题的解蔽 | 第47-54页 |
(一) 学生从减除自身受压抑的条件到自身独立的觉醒 | 第47-48页 |
(二) 确立学生主体在语文课堂中的逻辑先在性位置 | 第48-49页 |
(三) 语文教师的学生主体观念的完善 | 第49-52页 |
(四) 以学生主体观念促语文教材改革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 第61-67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