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式三《论语后案》训诂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黄式三生平简介 | 第7-8页 |
二、黄式三的著述及其代表作《论语后案》 | 第8-11页 |
三、黄式三著述和思想的当前研究状况 | 第11页 |
四、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论语后案》的版本与编撰体例 | 第13-21页 |
第一节 《论语后案》的版本 | 第13-18页 |
第二节 《论语后案》的编撰体例 | 第18-21页 |
第二章 《论语后案》的训诂内容 | 第21-40页 |
一、辨文字 | 第21-29页 |
二、释词语 | 第29-31页 |
三、疏句意 | 第31页 |
四、叙章旨 | 第31-32页 |
五、注字音 | 第32页 |
六、申经义 | 第32-33页 |
七、论修辞 | 第33-34页 |
八、明句读 | 第34-35页 |
九、释名物 | 第35-36页 |
十、释人物 | 第36页 |
十一、考制度 | 第36-39页 |
十二、释地理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论语后案》的训诂方法 | 第40-53页 |
一、以形索义 | 第40-41页 |
二、因声求义 | 第41-44页 |
三、故训觅义 | 第44-45页 |
四、对文推义 | 第45-46页 |
五、异文知义 | 第46-48页 |
六、因文考义 | 第48-49页 |
七、语法析义 | 第49页 |
八、类比释义 | 第49-50页 |
九、以史明义 | 第50-51页 |
十、以经证义 | 第51-53页 |
第四章 《论语后案》与《集注》、《集解》的关系 | 第53-60页 |
一、申注 | 第53页 |
二、附注 | 第53-54页 |
三、订注 | 第54-59页 |
四、补注 | 第59-60页 |
第五章 《论语后案》训诂的成就和不足 | 第60-71页 |
第一节 《论语后案》训诂的成就 | 第60-67页 |
第二节 《论语后案》训诂的不足 | 第67-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