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一、资料与方法 | 第12-15页 |
1、一般资料 | 第12-13页 |
1.1 病人资料 | 第12-13页 |
1.2 材料 | 第13页 |
2、手术方法 | 第13页 |
3、随访内容及评估标准 | 第13-15页 |
3.1.Pelnac 组前两个月主要随访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创面愈合情况、颜色、质地, | 第13-14页 |
3.2、外观疤痕评定标准 | 第14页 |
3.3、感觉等级评定标准 | 第14页 |
3.4、患指两点辨别觉的测量 | 第14-15页 |
3.5、DIP及患指总TAM活动度的测定 | 第15页 |
3.6、患指外观评定 | 第15页 |
3.7、另外评估Pelnac治疗组与同期皮瓣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患指功能开始锻炼时间 | 第15页 |
4、统计分析原理 | 第15页 |
二、结果 | 第15-31页 |
1、病人的一般资料 | 第15-19页 |
2、Pelnac组前两个月随访结果 | 第19-20页 |
3、外观疤痕的随访结果 | 第20-21页 |
4、感觉等级的评定结果 | 第21-22页 |
5、患者两点辨别觉的随访结果 | 第22-23页 |
6、DIP及患指总TAM活动度的测定 | 第23-25页 |
7、患者住院时间 | 第25-26页 |
8、患者住院费用 | 第26-27页 |
9、手术时间 | 第27-28页 |
10、患指功能开始锻炼时间 | 第28-29页 |
11、伤口愈合时间 | 第29-30页 |
12、患指外观比较 | 第30-31页 |
三、讨论 | 第31-34页 |
1、手外伤中修复指端缺损手术方法的临床现状 | 第31-32页 |
2、Pelnac的作用机制 | 第32-33页 |
3、pelnac的特点 | 第33页 |
4、Pelnac的适应症 | 第33页 |
5、皮耐克的优缺点 | 第33-34页 |
四、结论 | 第34-35页 |
典型病例 | 第35-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综述 人工真皮的临床运用及前景展望 | 第55-63页 |
1、Pelnac的发展历史 | 第55-56页 |
2、Pelnac的临床运用 | 第56-57页 |
(1) 人工真皮在骨及肌腱外露创面中的运用 | 第56页 |
(2) pelnac在疤痕创面的运用 | 第56-57页 |
(3) pelnac在难愈创面中的运用 | 第57页 |
(4) pelnac在深度烧伤创面中的运用 | 第57页 |
3、Pelnac的前景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