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论文

基于旧工业建筑既有产业展示的博物馆设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第11页
        1.1.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第11-12页
        1.1.3 建筑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第12页
        1.1.4 城市文化建设的需求第12页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第12-14页
        1.2.1 旧工业建筑的范畴第12页
        1.2.2 改造再利用的概念第12-13页
        1.2.3 展示既有产业的博物馆的概念及分类第13-14页
    1.3 国内外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发展及研究第14-22页
        1.3.1 国外旧工业建筑保护与改造的发展第14-16页
        1.3.2 国内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历史第16-18页
        1.3.3 基于旧工业建筑既有产业展示的博物馆的发展与研究第18-22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4页
        1.4.1 研究目的第22-23页
        1.4.2 研究意义第23-24页
    1.5 研究方式第24-25页
    1.6 研究框架第25-26页
    1.7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二章 基于旧工业建筑既有产业展示的博物馆相关研究第27-38页
    2.1 既有产业展示博物馆与一般旧工业建筑博物馆的区别研究第27-29页
        2.1.1 展览对象明确第27-28页
        2.1.2 旧工业遗存保留程度高第28页
        2.1.3 展览空间以旧工业元素为重点第28-29页
    2.2 基于旧工业建筑既有产业展示的博物馆的综合价值第29-31页
        2.2.1 历史价值——保留时代记忆第29-30页
        2.2.2 社会价值——塑造城市特色第30页
        2.2.3 科学价值——记录发展轨迹第30页
        2.2.4 经济价值——推动城市发展第30-31页
    2.3 适宜改造为既有产业展示博物馆的旧工业建筑的特点及评价体系第31-35页
        2.3.1 代表工业文化历史第31页
        2.3.2 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第31-32页
        2.3.3 有较高的艺术审美第32页
        2.3.4 具有再利用的经济性第32-33页
        2.3.5 工业建筑评价体系及评分表格第33-35页
    2.4 基于旧工业建筑既有产业展示的博物馆的设计影响因素第35页
        2.4.1 旧工业建筑区位的限制第35页
        2.4.2 博物馆的要求第35页
        2.4.3 既有产业的特殊性第35页
        2.4.4 旧工业元素的保留第35页
    2.5 基于旧工业建筑既有产业展示的博物馆的设计原则第35-37页
        2.5.1 历史延续原则——激发场所精神第36页
        2.5.2 功能匹配原则——继承工业文化第36页
        2.5.3 空间适宜原则——回归人性尺度第36页
        2.5.4 可持续发展原则——低耗能设计第36-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基于旧工业建筑既有产业展示的博物馆外部设计第38-55页
    3.1 外部场地环境的改造——遗存再用第38-47页
        3.1.1 点状单元——节点与斑点第38-41页
        3.1.2 线状单元——道路与轴线第41-42页
        3.1.3 面状单元——广场与区域第42-47页
    3.2 建筑表皮的修葺与还原——突出特色第47-51页
        3.2.1 维修翻新修旧如旧第47-48页
        3.2.2 新旧对比清晰可辨第48-49页
        3.2.3 新生于旧交织共生第49-51页
    3.3 内部与外部的渗透——开放融合第51-53页
        3.3.1 交通联系第51页
        3.3.2 界面转化第51-52页
        3.3.3 空间渗透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基于旧工业建筑既有产业展示的博物馆内部设计第55-82页
    4.1 结构处理策略第55-59页
        4.1.1 结构保留与加固第55-57页
        4.1.2 结构拆除与复原第57页
        4.1.3 新旧结构的关系第57-59页
    4.2 功能置换策略第59-61页
        4.2.1 大跨型结构的功能置换策略第60页
        4.2.2 常规型结构的功能置换策略第60页
        4.2.3 特异型结构的功能置换策略第60-61页
    4.3 空间改造策略第61-69页
        4.3.1 维持原有空间——场所保留第61-64页
        4.3.2 空间尺度重构——亲切宜人第64-68页
        4.3.3 空间规模扩建——有机整体第68-69页
    4.4 交通流线改造策略第69-74页
        4.4.1 利用原工艺流线组织交通第69-70页
        4.4.2 通过加建重新组织交通第70-74页
    4.5 展陈设计策略第74-81页
        4.5.1 以展览旧工业元素为主的展陈设计第74-76页
        4.5.2 新展览与旧工业元素结合的展陈设计第76-79页
        4.5.3 展览与体验旧工业结合第79-81页
    4.6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基于旧工业建筑既有产业展示的博物馆实践——宿迁玻璃博物馆第82-103页
    5.1 背景概述第82-84页
        5.1.1 城市概况及产业历史第82页
        5.1.2 项目背景第82-83页
        5.1.3 设计目标第83-84页
    5.2 现状分析第84-88页
        5.2.1 项目周边现状第84页
        5.2.2 建筑现状分析第84-87页
        5.2.3 现状分析与总结第87-88页
    5.3 宿迁玻璃博物馆外部改造策略第88-93页
        5.3.1 周边场地改造第88-91页
        5.3.2 建筑表皮改造第91-92页
        5.3.3 内部与外部渗透第92-93页
    5.4 宿迁玻璃博物馆内部改造策略第93-102页
        5.4.1 结构处理策略第93-95页
        5.4.2 功能置换策略第95-96页
        5.4.3 空间改造策略第96-98页
        5.4.4 交通组织方式第98-100页
        5.4.5 展陈设计策略第100-102页
    5.5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结论第103-106页
    (1)理论的适用性第103页
    (2)文本主要研究成果第103-104页
    (3)研究缺点与不足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9页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研究--以S大学为例
下一篇:芸薹生链格孢转录因子ZnCys_Ab0012基因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