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泵论文--叶片式泵论文--离心泵论文

离心泵作透平系统变转速及过渡过程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4页
        1.2.1 能量回收液力透平的工业应用及系统配置第14-18页
            (1)工业应用现状第15-17页
            (2)运行工况调节第17-18页
            (3)存在的问题第18页
        1.2.2 PAT的选型及内流研究进展第18-21页
            (1)PAT选型的理论分析第18-19页
            (2)透平性能的数值预测第19-20页
            (3)透平过流部件的性能优化第20-21页
            (4)透平水力稳定性研究第21页
        1.2.3 水力机械的变速运行及过渡工况研究第21-24页
            (1)离心泵开机、停机第21-22页
            (2)水力透平过渡过程第22-2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PAT系统试验和数值计算策略第26-46页
    2.1 试验台介绍第28-32页
        2.1.1 透平回路系统第28-29页
        2.1.2 测试和控制系统第29-31页
        2.1.3 试验步骤与方案第31-32页
    2.2 数值计算策略第32-45页
        2.2.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第33-37页
            (1)三维模型第33-35页
            (2)网格划分第35-37页
        2.2.2 控制方程及湍流模型第37-43页
            (1)控制方程第37-38页
            (2)湍流模型第38-42页
            (3)空化模型第42-43页
        2.2.3 边界条件及求解设置第43-45页
            (1)PAT稳态工况第43-44页
            (2)PAT准稳态工况第44-45页
            (3)PAT变速过渡过程第45页
    2.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PAT运行工况点预测及系统配置第46-63页
    3.1 PAT选型经验公式及验证第46-49页
    3.2 转轮和蜗壳水力匹配第49-55页
        3.2.1 离心泵叶轮和蜗壳匹配第49页
        3.2.2 PAT转轮和蜗壳匹配原理第49-52页
        3.2.3 PAT水力匹配试验验证第52-55页
    3.3 透平系统及负载特性第55-61页
        3.3.1 PAT系统的理论分析第55-58页
        3.3.2 负载的选取第58-60页
        3.3.3 变转速下的负载特性第60-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PAT恒定转速下内流场及载荷特征第63-93页
    4.1 PAT设计转速下的外特性第63-65页
    4.2 PAT设计点的内流场特性第65-80页
        4.2.1 速度压力分布第65-67页
        4.2.2 压力脉动第67-71页
        4.2.3 流量特性研究第71-80页
            (1)蜗壳及环形空间的流量第71-74页
            (2)欧拉和拉格朗日观点下的叶轮流道流量第74-78页
            (3)叶轮流道时均流量分布第78-80页
    4.3 PAT非设计点的流场特性第80-83页
        4.3.1 速度压力分布第80-82页
        4.3.2 压力脉动分布第82-83页
    4.4 过流件水力损失特性第83-85页
    4.5 PAT的转轮的力学性能第85-91页
        (1)叶片载荷第85-88页
        (2)径向力分布第88-90页
        (3)轴向力分布第90-91页
    4.6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PAT变转速下外特性和内流场特性第93-111页
    5.1 PAT的转速特性曲线第93-96页
    5.2 不同BEP点内流场特性第96-98页
    5.3 PAT变转速下BEP点水力稳定性第98-110页
        5.3.1 计算的设置第99-100页
        5.3.2 叶片载荷分析第100-101页
        5.3.3 轴向力和径向力第101-103页
        5.3.4 非定常压力脉动第103-108页
            (1)蜗壳第103-106页
            (2)叶轮第106-108页
            (3)尾水管第108页
        5.3.5 试验验证第108-110页
    5.4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六章 PAT及其系统变转速过渡过程研究第111-138页
    6.1 过渡过程理论分析第111-113页
        (1)广义欧拉方程-瞬态扬程第111-112页
        (2)转动方程和系统考量第112-113页
    6.2 PAT变转速瞬态数值计算第113-130页
        6.2.1 计算策略的确立第113页
        6.2.2 恒压过渡过程计算第113-122页
            (1)恒压瞬态参数的瞬变规律第113-118页
            (2)恒压加速瞬态流场特征第118-120页
            (3)恒压减速瞬态流场特征第120-122页
        6.2.3 恒流过渡过程计算第122-130页
            (1)恒流瞬态参数的瞬变规律第122-126页
            (2)恒流加速瞬态流场特征第126-128页
            (3)恒流减速瞬态流场特征第128-130页
    6.3 非线性变转速过渡过程的计算第130-135页
        6.3.1 负载过渡过程的表现第130-133页
            (1)负载转速线性变化的性能预测。第130-132页
            (2)转动惯量的计算第132-133页
        6.3.2 修正的变转速计算策略第133-135页
    6.4 考虑汽蚀效应的过渡过程计算第135-136页
    6.5 本章小结第136-138页
结论与展望第138-142页
    (1)研究内容总结第138-140页
    (2)论文创新点第140页
    (3)不足与展望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3-156页
致谢第156-158页
附件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以鲁教版为例
下一篇:苹果转录因子MdHB1在GA合成过程中的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