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本体论批判及其价值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选题背景 | 第8页 |
2.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9页 |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9页 |
2.研究方法 | 第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国外关于本体论的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2.国内关于马克思的本体论的研究概述 | 第10-11页 |
3.文献述评 | 第11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一、本体论的概念 | 第12-18页 |
(一)本体论的概念 | 第12-13页 |
1.“本体论”的术语来源 | 第12页 |
2.本体论的内涵 | 第12-13页 |
(二)本体论历史形态的演变 | 第13-15页 |
1.宇宙论 | 第13页 |
2.存有论 | 第13-14页 |
3.本体论雏形 | 第14页 |
4.本质基础论 | 第14-15页 |
5.本质生成论 | 第15页 |
(三)本体论的哲学定位 | 第15-18页 |
1.本体论是哲学的根基 | 第15-16页 |
2.本体论是哲学超越性特质的直接体现 | 第16页 |
3.本体论是对人类发展性的探究 | 第16-18页 |
二、马克思对传统哲学本体论的批判与超越 | 第18-23页 |
(一)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局限性批判 | 第18-20页 |
1.对世界永恒、唯一标准解释的追求 | 第18-19页 |
2.无法摆脱神学本体论的羁绊 | 第19页 |
3.将人排除在存在之外 | 第19-20页 |
4.对实际生活的遗忘 | 第20页 |
(二)马克思对传统哲学本体论的超越 | 第20-23页 |
1.立足于人和人的现实生活 | 第20-21页 |
2.着眼于世界的发展性 | 第21页 |
3.将“实践”概念正确引入本体论研究 | 第21-23页 |
三、马克思实践生成论的基本观点 | 第23-30页 |
(一)马克思实践生成论的实践本质 | 第23页 |
(二)实践的特征梳理 | 第23-24页 |
1.实践具有客观现实性特征 | 第24页 |
2.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特征 | 第24页 |
3.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 第24页 |
(三)马克思实践生成论的内涵解读 | 第24-26页 |
1.实践生成论的视阈 | 第25页 |
2.实践生成论的唯物主义立场 | 第25页 |
3.实践生成论的创造性特质 | 第25-26页 |
(四)实践生成论对存在的认识 | 第26-30页 |
1.实践生成论对自然的认识 | 第26-27页 |
2.实践生成论对人的认识 | 第27-28页 |
3.实践生成论对历史的认识 | 第28-30页 |
四、马克思的本体论批判的价值 | 第30-35页 |
(一)马克思的本体论批判的理论价值 | 第30-31页 |
1.历史性推动了本体理论的发展 | 第30页 |
2.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日趋完善 | 第30-31页 |
3.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哲学的多元化进程 | 第31页 |
(二)马克思的本体论批判的现实价值 | 第31-35页 |
1.体现了哲学对人类实践的指导意义 | 第32页 |
2.在最大程度上弘扬了人的主体性 | 第32-33页 |
3.加快了对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探索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