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1.2 我国光伏发展现状及规划 | 第11-12页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光伏并网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暂态模型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稳定性研究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光伏并网系统模型 | 第17-25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光伏并网系统模型 | 第17-18页 |
2.3 机电暂态模型 | 第18-22页 |
2.3.1 光伏阵列模型 | 第18-21页 |
2.3.2 直流侧电容电压动态模型 | 第21页 |
2.3.3 逆变器及其控制系统综合模型 | 第21-22页 |
2.4 电磁暂态模型 | 第22-24页 |
2.4.1 逆变器等效模型 | 第22-23页 |
2.4.2 控制系统综合模型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规模化光伏并网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影响分析 | 第25-39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发电机暂态功角特性 | 第25-27页 |
3.3 光伏电源暂态功率特性 | 第27-30页 |
3.4 规模化光伏并网影响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机理 | 第30-31页 |
3.5 规模化光伏并网后提升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措施 | 第31页 |
3.6 光火联合外送系统验证 | 第31-37页 |
3.6.1 新疆和田地区光火联合电网 | 第31-32页 |
3.6.2 惯量水平及并网规模的影响 | 第32-35页 |
3.6.3 光伏控制模式的影响 | 第35-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规模化光伏并网对火电机组次同步振荡影响分析 | 第39-45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复转矩系数法的时域实现—测试信号法 | 第39-40页 |
4.3 光伏对火电机组SSO特性影响 | 第40-42页 |
4.3.1 有无光伏接入条件下的机组阻尼特性 | 第40-41页 |
4.3.2 光伏并网系统电气特性对机组De影响 | 第41-42页 |
4.4 光火打捆交流串补外送系统中火电机组SSO风险 | 第42-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高渗透率光伏出力变化对电压波动的影响分析 | 第45-54页 |
5.1 引言 | 第45-46页 |
5.2 光伏发电站的功率特性 | 第46页 |
5.3 不同渗透率光伏出力变化对电压波动影响 | 第46-49页 |
5.3.1 典型光伏接入电网系统 | 第46-47页 |
5.3.2 光伏出力波动引起母线电压波动机理分析 | 第47页 |
5.3.3 不同渗透率光伏出力对电压波动影响分析 | 第47-49页 |
5.4 优化火电机组调速系统对改善电压波动特性的分析 | 第49-52页 |
5.4.1 汽轮机调速器模型 | 第49-50页 |
5.4.2 放大倍数对母线电压的影响 | 第50-52页 |
5.5 基于新疆南部电网的实际系统仿真 | 第52-5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