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产业结构对京津冀地区雾霾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第10-12页
        1.2.1 研究思路第10-11页
        1.2.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4-19页
    2.1 京津冀地区雾霾成因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2.2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对大气污染影响关系的相关研究第15-16页
    2.3 雾霾治理的相关研究第16-18页
    2.4 文献述评第18-19页
第三章 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和产业结构状况第19-27页
    3.1 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状况第19-21页
    3.2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状况第21-27页
        3.2.1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情况特点第21-25页
        3.2.2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第25-27页
第四章 产业结构对雾霾影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第27-44页
    4.1 产业结构对雾霾影响的政治经济学框架:利益-主体-制度-激励第27-29页
        4.1.1 雾霾问题的经济性第27-28页
        4.1.2 影响机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第28-29页
    4.2 产业结构对雾霾影响的内在机理第29-38页
        4.2.1 产业结构视角下雾霾问题中的利益格局第29-32页
        4.2.2 产业结构视角下雾霾问题中的主体行为第32-35页
        4.2.3 产业结构视角下雾霾问题中的制度安排第35-37页
        4.2.4 产业结构视角下雾霾问题中的激励机制第37-38页
    4.3 产业结构调整对雾霾的长短期影响及作用机制第38-43页
        4.3.1 短期影响及作用机制第38-40页
        4.3.2 长期影响及作用机制第40-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产业结构对雾霾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4-56页
    5.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说明第44-46页
        5.1.1 产业结构升级系数第44-45页
        5.1.2 雾霾污染综合指数第45-46页
    5.2 数据平稳性检验第46-49页
        5.2.1 单位根检验第47-48页
        5.2.2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48-49页
    5.3 VAR模型建立与检验第49-51页
        5.3.1 VAR模型的建立第49-50页
        5.3.2 VAR模型稳定性检验第50-51页
    5.4 脉冲响应分析第51-53页
    5.5 方差分析第53-55页
    5.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对策建议第56-61页
    6.1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利益协调第56-58页
    6.2 通过制度和激励机制设计引导主体行为第58-59页
    6.3 扩大技术效应和投资效应第59-6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规模化光伏并网对系统稳定性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
下一篇:青海河湟地区山地庄廓聚落景观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