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14页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体育教学评价 | 第10-12页 |
·国内体育教学评价 | 第12-13页 |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研究 | 第13-14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4页 |
·专家访问法 | 第14-15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5-16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16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16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16-42页 |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评价 | 第16-17页 |
·教学评价 | 第17页 |
·体育教学评价 | 第17-18页 |
·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泰勒行为目标模式评价理论 | 第18-19页 |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模式评价理论 | 第19-21页 |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理论 | 第21-22页 |
·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22-23页 |
·评价体系的客观性 | 第22-23页 |
·评价过程的可操作性 | 第23页 |
·评价方法及结果的科学性 | 第23页 |
·评价指标的可比性 | 第23页 |
·评价指标全面性 | 第23页 |
·评价结果的导向性 | 第23页 |
·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操作程序与构建方法 | 第23-25页 |
·构建评价体系的操作程序 | 第23-24页 |
·构建评价体系的方法 | 第24-25页 |
·体育健康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25-42页 |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25-32页 |
·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32-39页 |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的实施 | 第39页 |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 | 第39-40页 |
·评价结果处理 | 第40-42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2页 |
·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由五个一级指标及其子系统构成 | 第42页 |
·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由六个一级指标及其子系统构成 | 第42页 |
·建议 | 第42-44页 |
·对学生体育参与兴趣评价手段要多元化 | 第42页 |
·充分利用与分析评价结果 | 第42-43页 |
·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定性评价 | 第43页 |
·加强形成性教学评价的使用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件 | 第4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