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5-23页 |
2.1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概况 | 第15页 |
2.2 土壤活性有机碳概念及来源研究 | 第15-16页 |
2.3 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测定方法及表征研究 | 第16-19页 |
2.4 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因素研究 | 第19-21页 |
2.4.1 成土母质 | 第19页 |
2.4.2 气候因素 | 第19-20页 |
2.4.3 植被因素 | 第20页 |
2.4.4 土壤理化性质 | 第20页 |
2.4.5 人类的活动 | 第20-21页 |
2.5 矿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 | 第21-23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及土壤采样情况 | 第23-29页 |
3.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3-25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3页 |
3.1.2 地形地貌 | 第23页 |
3.1.3 气候特征 | 第23-24页 |
3.1.4 水文特征 | 第24页 |
3.1.5 土壤状况 | 第24页 |
3.1.6 植被状况 | 第24-25页 |
3.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5页 |
3.3 复垦地区概况 | 第25-26页 |
3.4 样地选择 | 第26页 |
3.5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6-29页 |
3.5.1 土样采集 | 第26-27页 |
3.5.2 土样处理 | 第27页 |
3.5.3 土样分析 | 第27-28页 |
3.5.4 数据计算、处理与分析 | 第28-29页 |
第4章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 第29-46页 |
4.1 土壤总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 第29-30页 |
4.2 土壤3种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 第30-42页 |
4.2.1 低、中、高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 | 第30-34页 |
4.2.2 低、中、高活性有机碳有效率的剖面分布特征 | 第34-38页 |
4.2.3 低、中、高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的剖面分布特征 | 第38-42页 |
4.3 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有机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与理化性质及凋落物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60页 |
5.1 土壤理化性质的剖面特征 | 第46-52页 |
5.1.1 土壤全氮的剖面特征 | 第46-47页 |
5.1.2 土壤全钾的剖面特征 | 第47-48页 |
5.1.3 土壤速效钾的剖面特征 | 第48-49页 |
5.1.4 土壤水解氮的剖面特征 | 第49-50页 |
5.1.5 土壤有效磷的剖面特征 | 第50-51页 |
5.1.6 土壤pH的剖面特征 | 第51-52页 |
5.2 土壤总有机碳、各活性有机碳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52-56页 |
5.2.1 总有机碳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 第52-53页 |
5.2.2 低活性有机碳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 第53-54页 |
5.2.3 中活性有机碳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 第54-55页 |
5.2.4 高活性有机碳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 第55-56页 |
5.3 土壤总有机碳、各活性有机碳与凋落物的相关性分析 | 第56-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0-64页 |
6.1 结论 | 第60-62页 |
6.2 讨论与不足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附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