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土壤成分论文

安太堡矿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页
    1.4 技术路线第13-15页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5-23页
    2.1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概况第15页
    2.2 土壤活性有机碳概念及来源研究第15-16页
    2.3 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测定方法及表征研究第16-19页
    2.4 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因素研究第19-21页
        2.4.1 成土母质第19页
        2.4.2 气候因素第19-20页
        2.4.3 植被因素第20页
        2.4.4 土壤理化性质第20页
        2.4.5 人类的活动第20-21页
    2.5 矿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第21-23页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及土壤采样情况第23-29页
    3.1 自然环境概况第23-25页
        3.1.1 地理位置第23页
        3.1.2 地形地貌第23页
        3.1.3 气候特征第23-24页
        3.1.4 水文特征第24页
        3.1.5 土壤状况第24页
        3.1.6 植被状况第24-25页
    3.2 社会经济概况第25页
    3.3 复垦地区概况第25-26页
    3.4 样地选择第26页
    3.5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第26-29页
        3.5.1 土样采集第26-27页
        3.5.2 土样处理第27页
        3.5.3 土样分析第27-28页
        3.5.4 数据计算、处理与分析第28-29页
第4章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第29-46页
    4.1 土壤总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第29-30页
    4.2 土壤3种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第30-42页
        4.2.1 低、中、高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第30-34页
        4.2.2 低、中、高活性有机碳有效率的剖面分布特征第34-38页
        4.2.3 低、中、高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的剖面分布特征第38-42页
    4.3 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有机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42-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5章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与理化性质及凋落物的相关性分析第46-60页
    5.1 土壤理化性质的剖面特征第46-52页
        5.1.1 土壤全氮的剖面特征第46-47页
        5.1.2 土壤全钾的剖面特征第47-48页
        5.1.3 土壤速效钾的剖面特征第48-49页
        5.1.4 土壤水解氮的剖面特征第49-50页
        5.1.5 土壤有效磷的剖面特征第50-51页
        5.1.6 土壤pH的剖面特征第51-52页
    5.2 土壤总有机碳、各活性有机碳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第52-56页
        5.2.1 总有机碳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第52-53页
        5.2.2 低活性有机碳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第53-54页
        5.2.3 中活性有机碳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第54-55页
        5.2.4 高活性有机碳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第55-56页
    5.3 土壤总有机碳、各活性有机碳与凋落物的相关性分析第56-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60-64页
    6.1 结论第60-62页
    6.2 讨论与不足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2页
附录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通道系统的石油污染物荧光光谱测量研究
下一篇:基于不确定性感知的变量关联模式可视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