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背景意义 | 第11-12页 |
1.2 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2-16页 |
1.2.1 厌氧发酵原理 | 第12页 |
1.2.2 预处理技术 | 第12-15页 |
1.2.3 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1.3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应用 | 第16-18页 |
1.3.1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 第16-17页 |
1.3.2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零价铁的应用 | 第18-19页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2.1 剩余污泥 | 第20页 |
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0-21页 |
2.3 实验药品 | 第21页 |
2.4 常规参数及分析方法 | 第21-24页 |
2.4.1 SCFAs的测定 | 第21-22页 |
2.4.2 可溶性糖类的测定 | 第22页 |
2.4.3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第22页 |
2.4.4 水解酶活的测定 | 第22页 |
2.4.5 其它参数的测定 | 第22-23页 |
2.4.6 污泥微观形态的观察 | 第23-24页 |
3 零价铁粉促进污泥发酵方法 | 第24-30页 |
3.1 实验设计 | 第24页 |
3.2 零价铁粉促进污泥产酸效果研究 | 第24-29页 |
3.2.1 零价铁粉对污泥产酸效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2 零价铁粉对底物降解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3 零价铁粉对VFAs分布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4 零价铁粉对污泥酶活力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5 零价铁粉对污泥微观形态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烷基多苷促进污泥发酵方法 | 第30-36页 |
4.1 实验设计 | 第30页 |
4.2 烷基多苷促进污泥产酸效果研究 | 第30-35页 |
4.2.1 烷基多苷促进污泥产酸效率 | 第30-31页 |
4.2.2 烷基多苷对污泥水解的影响 | 第31-32页 |
4.2.3 烷基多苷对VFAs分布的影响 | 第32-33页 |
4.2.4 烷基多苷对污泥酶活力的影响 | 第33页 |
4.2.5 烷基多苷对污泥表面张力的影响 | 第33-34页 |
4.2.6 烷基多苷对污泥微观形态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5 零价铁粉与烷基多苷共同促进污泥发酵的方法 | 第36-46页 |
5.1 实验设计 | 第36页 |
5.2 零价铁粉与烷基多苷共同作用对污泥产酸效果研究 | 第36-41页 |
5.2.1 零价铁粉与烷基多苷共同作用对污泥产酸的效率 | 第36-37页 |
5.2.2 零价铁粉与烷基多苷共同作用对污泥底物的影响 | 第37-38页 |
5.2.3 零价铁粉与烷基多苷共同作用对VFAs分布的影响 | 第38-39页 |
5.2.4 零价铁粉与烷基多苷共同作用对污泥酶活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5.2.5 零价铁粉与烷基多苷共同作用对污泥表面张力的影响 | 第40页 |
5.2.6 零价铁粉与烷基多苷共同作用对污泥微观形态的影响 | 第40-41页 |
5.3 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41-45页 |
5.3.1 pH的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 第41-42页 |
5.3.2 温度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 第42-4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6 三种促进污泥厌氧发酵方法的动力学研究 | 第46-61页 |
6.1 水解过程的动力学 | 第46-53页 |
6.1.1 零价铁粉条件下的水解动力学 | 第47-49页 |
6.1.2 烷基多苷条件下的水解动力学 | 第49-51页 |
6.1.3 零价铁粉与烷基多苷条件下的水解动力学 | 第51-53页 |
6.2 产酸过程的动力学 | 第53-60页 |
6.2.1 零价铁粉条件下的产酸动力学 | 第54-56页 |
6.2.2 烷基多苷条件下的产酸动力学 | 第56-57页 |
6.2.3 零价铁粉与烷基多苷条件下的产酸动力学 | 第57-6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