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3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一、相关理论介绍 | 第17-2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20-31页 |
第二章 业绩评价相关理论概述 | 第31-52页 |
第一节 企业业绩评价理论 | 第31-41页 |
一、业绩评价内涵及系统要素 | 第31-33页 |
二、传统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列举 | 第33-37页 |
三、EVA业绩评价理论基础 | 第37-41页 |
第二节 EVA的计算方法 | 第41-49页 |
一、EVA的基本计算公式 | 第41页 |
二、EVA会计调整的目的和原则 | 第41-42页 |
三、EVA指标的会计调整事项 | 第42-44页 |
四、税后净经营利润(NOPAT)和资本总额(TC)的确定 | 第44页 |
五、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确定 | 第44-49页 |
第三节 EVA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比较 | 第49-52页 |
一、EVA与传统业绩评价方法的本质区别 | 第49-50页 |
二、EVA业绩评价的优点与局限性 | 第50-52页 |
第三章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EVA业绩评价方法的应用 | 第52-57页 |
第一节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引入EVA进行业绩评价的可行性 | 第52-54页 |
一、EVA方法塑造长期利益观念 | 第52-53页 |
二、EVA业绩评价内涵同国家对创业板市场功能的预期相符合 | 第53页 |
三、EVA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财报可信性,减少利润操作空间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引入EVA进行业绩评价的必要性 | 第54-57页 |
一、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 第54-56页 |
二、EVA评价法有利于减少企业估值过高现象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EVA业绩评价案例分析 | 第57-80页 |
第一节 案例公司简介 | 第57-58页 |
第二节 案例公司融资概况及业绩表现 | 第58-61页 |
一、融资概况 | 第58-59页 |
二、业绩表现 | 第59-61页 |
第三节 选择乐视作为案例的理由 | 第61-62页 |
一、典型性 | 第61页 |
二、可研究性 | 第61-62页 |
第四节 公司EVA指标计算过程 | 第62-68页 |
一、计算资本总额(TC) | 第62-65页 |
二、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 | 第65-66页 |
三、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 第66-67页 |
四、计算经济增加值EVA | 第67-68页 |
第五节 EVA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数据比较及差异分析 | 第68-80页 |
一、EVA与净利润指标比较及差异分析 | 第68-73页 |
二、EVA投资资本回报率与权益净利率(年末)比较及差异分析 | 第73-76页 |
三、EVA增长率与净利润增长率比较及差异分析 | 第76-78页 |
四、总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0-86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80-81页 |
一、EVA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真实业绩水平,指标更具有可信性 | 第80-81页 |
二、EVA评价的应用会显著减少企业的短视行为,真正为股东创造价值 | 第81页 |
第二节 完善EVA业绩评价体系的建议 | 第81-86页 |
一、建立基于EVA的激励机制 | 第81-83页 |
二、EVA和平衡计分卡(BSC)相结合 | 第83-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