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整浇板楼盖边梁—楼面梁协调扭转试验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23页 |
·引言 | 第8-10页 |
·国内外对边梁协调扭转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线弹性分析法 | 第10-11页 |
·零刚度设计法 | 第11-12页 |
·塑性设计法 | 第12-13页 |
·三种设计方法的比较 | 第13页 |
·我国对边梁协调扭转的工程处理及研究 | 第13-15页 |
·重庆大学对边梁协调扭转的研究成果 | 第15-16页 |
·扭转相关研究 | 第16-21页 |
·弯剪扭构件的破坏形态 | 第16-17页 |
·斜弯曲理论 | 第17-18页 |
·空间桁架模型理论 | 第18-19页 |
·开裂扭矩 | 第19-21页 |
·扭转刚度 | 第21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的内容 | 第21-23页 |
2 试验方案 | 第23-34页 |
·试验目的 | 第23页 |
·试件设计 | 第23-28页 |
·试件形式的选取 | 第23页 |
·试件的设计 | 第23-28页 |
·试验装置 | 第28-33页 |
·次梁跨中加载装置 | 第28页 |
·边、次梁悬臂加载装置 | 第28-29页 |
·测试装置 | 第29-33页 |
·加载程序 | 第33页 |
·承载力的确定 | 第33-34页 |
3 试验现象 | 第34-42页 |
·试验现象 | 第34-41页 |
·破坏形态分析 | 第41-42页 |
4 试验数据分析 | 第42-62页 |
·试验数据说明 | 第42页 |
·开裂荷载分析 | 第42-43页 |
·钢筋应变整理 | 第43-51页 |
·边梁钢筋应变 | 第43-48页 |
·板钢筋应变 | 第48-49页 |
·次梁二钢筋应变 | 第49-51页 |
·边梁、次梁二挠度 | 第51-52页 |
·边梁单位长度扭转角 | 第52-53页 |
·边梁扭矩的计算 | 第53-56页 |
·边梁扭转刚度 | 第56-58页 |
·边梁弯矩 | 第58-59页 |
·支座变形 | 第59-61页 |
·整浇板作用 | 第61-62页 |
5 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分析 | 第62-78页 |
·程序简介 | 第62-69页 |
·材料性质 | 第62-65页 |
·杆件刚度 | 第65-66页 |
·开裂判定 | 第66页 |
·极限判定 | 第66-67页 |
·单元自动划分与荷载自动导算 | 第67页 |
·加载 | 第67页 |
·收敛条件 | 第67页 |
·程序流程图 | 第67-69页 |
·有限元模拟结果 | 第69-78页 |
·计算模型 | 第69页 |
·弹性模拟结果 | 第69-70页 |
·非线性模拟结果 | 第70-76页 |
·不同刚度误差对比 | 第76-78页 |
6 结论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