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1 PPP模式风险识别与分担研究 | 第12-15页 |
1.2.2 PPP模式收益分配研究 | 第15-17页 |
1.2.3 PPP模式政府管理研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1页 |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PPP项目逻辑框架分析 | 第23-39页 |
2.1 PPP模式主导观点的前提/立场分析 | 第23-28页 |
2.1.1 政府发起PPP项目的前提/立场 | 第24页 |
2.1.2 政府针对PPP项目的目标 | 第24-25页 |
2.1.3 政府在PPP项目中的手段 | 第25-26页 |
2.1.4 PPP模式的预期结果 | 第26-28页 |
2.2 PPP模式的逻辑分析 | 第28-32页 |
2.2.1 目标和前提/立场的逻辑关系 | 第28-29页 |
2.2.2 手段和目标的逻辑关系 | 第29-30页 |
2.2.3 预期结果和手段的逻辑关系 | 第30-32页 |
2.3 PPP模式的充要性分析 | 第32-35页 |
2.3.1 目标对前提/立场的必要性和充分性 | 第33页 |
2.3.2 手段对实现目标的必要性和充分性 | 第33-34页 |
2.3.3 预期结果对手段的必要性和充分性 | 第34-35页 |
2.4 PPP模式的观点态度分析 | 第35-37页 |
2.4.1 政府的观点态度分析 | 第35-36页 |
2.4.2 私营部门的观点态度分析 | 第36页 |
2.4.3 社会公众的观点态度分析 | 第36-37页 |
2.5 结论与启示 | 第37-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PPP项目风险分担分析 | 第39-51页 |
3.1 PPP项目风险识别 | 第39-43页 |
3.1.1 PPP项目风险特征 | 第39-40页 |
3.1.2 PPP项目风险因素 | 第40-41页 |
3.1.3 PPP项目风险指标体系 | 第41-43页 |
3.2 PPP项目风险分担 | 第43-44页 |
3.2.1 PPP项目风险分担原则 | 第43页 |
3.2.2 PPP项目风险分担主体 | 第43-44页 |
3.3 基于TOPSIS方法的PPP项目风险实证分析 | 第44-50页 |
3.3.1 PPP项目风险分担模型构建 | 第44-46页 |
3.3.2 PPP项目风险分担实证分析 | 第46-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PPP项目收益分配分析 | 第51-70页 |
4.1 PPP项目收益分配理论分析 | 第51-59页 |
4.1.1 收益分配的模式与原则 | 第51页 |
4.1.2 收益分配博弈基础模型 | 第51-52页 |
4.1.3 建立收益分配博弈模型 | 第52-59页 |
4.2 PPP项目收益分配实证研究 | 第59-69页 |
4.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59-61页 |
4.2.2 金融机构不参与的收益分配 | 第61-65页 |
4.2.3 金融机构参与的收益分配 | 第65-6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PPP项目政府监管分析 | 第70-85页 |
5.1 PPP项目道德风险理论模型 | 第70-75页 |
5.1.1 PPP项目道德风险分析 | 第70-71页 |
5.1.2 PPP项目道德风险模型的假设及说明 | 第71-73页 |
5.1.3 PPP项目道德风险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73-75页 |
5.2 PPP项目政府监管道德风险模型分析 | 第75-77页 |
5.2.1 政府对私营部门的最优激励系数 | 第75页 |
5.2.2 政府对私营部门的奖惩系数 | 第75页 |
5.2.3 私营部门的风险分担 | 第75-76页 |
5.2.4 政府对外部因素的监督 | 第76页 |
5.2.5 政府对私营部门的监督 | 第76-77页 |
5.3 PPP项目道德风险与政府监管实证分析 | 第77-84页 |
5.3.1 初始参数设置 | 第77-78页 |
5.3.2 风险规避程度对激励系数的影响 | 第78-80页 |
5.3.3 私营部门能力水平对激励系数的影响 | 第80-83页 |
5.3.4 外生变量对激励系数的影响 | 第83-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5-86页 |
6.2 研究局限性和后续研究计划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