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1.4 本文框架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信托业务创新的理论概述 | 第13-16页 |
2.1 信托业务创新的制度供给 | 第13-14页 |
2.2 信托业务创新的动因与必要性 | 第14-16页 |
第三章 我国信托业务创新的历史考察与分析 | 第16-21页 |
3.1 改革开放后探索时期的信托业务(1979 年-2000 年) | 第16-17页 |
3.2 规范发展时期的信托业务(2001 年至今) | 第17-18页 |
3.3 信托业务创新路径问题的总体考察与分析 | 第18-21页 |
第四章 信托业务创新路径之一:信托业务品种标准化研究 | 第21-35页 |
4.1 信托业务品种标准化的理论概述 | 第21-25页 |
4.1.1 信托业务的基本特征 | 第21-22页 |
4.1.2 关于信托的分类与信托业务的分类 | 第22-24页 |
4.1.3 投资者对信托风险的认知程度 | 第24-25页 |
4.2 关于国外信托业务分类情况的参考与借鉴 | 第25-28页 |
4.2.1 国外信托业务及其分类现状 | 第25-27页 |
4.2.2 国外信托业务发展趋势 | 第27-28页 |
4.3 我国信托业务品种标准化的理论标准的提出 | 第28-29页 |
4.4 标准化后的信托业务品种的介绍 | 第29-35页 |
第五章 信托业务创新路径之二:具有监管意义的信托业务类型研究 | 第35-45页 |
5.1 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 | 第36页 |
5.2 股指期货投资信托业务 | 第36-37页 |
5.3 受托境外理财业务 | 第37-38页 |
5.4 参与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 | 第38-39页 |
5.5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 第39-41页 |
5.6 企业年金业务 | 第41-45页 |
第六章 信托业务创新路径之三:市场竞争与监管博弈推动下的创新型信托业务品种研究 | 第45-54页 |
6.1 信托公司与监管者之间的博弈 | 第46-48页 |
6.2 基金化信托产品 | 第48-49页 |
6.3 结构化信托产品 | 第49-50页 |
6.4 夹层融资信托产品 | 第50页 |
6.5 伞形信托 | 第50-51页 |
6.6 链式信托 | 第51页 |
6.7 私募阳光化信托 | 第51-52页 |
6.8 TOT/TOF信托 | 第52-53页 |
6.9 有限合伙+信托 | 第53-54页 |
第七章 SD信托公司业务开发创新的案例分析 | 第54-62页 |
7.1 公司概况 | 第54-56页 |
7.1.1 公司简介 | 第54-55页 |
7.1.2 组织结构 | 第55-56页 |
7.2 SD信托公司业务开发创新的路径分析 | 第56-60页 |
7.2.1 标准化信托产品 | 第56-58页 |
7.2.2 具有监管意义的信托产品 | 第58页 |
7.2.3 具有市场竞争与监管意义的信托产品 | 第58-60页 |
7.3 SD信托公司业务创新效益分析 | 第60-62页 |
7.3.1 规模效益 | 第60页 |
7.3.2 经济效益 | 第60-61页 |
7.3.3 社会效益 | 第61-62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