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阵列天线的非均匀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5-18页 |
1.2.1 数字波束合成 | 第16-17页 |
1.2.2 智能阵列天线 | 第17-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均匀阵与非均匀阵列信号模型 | 第21-33页 |
2.1 阵列信号处理模型的建立 | 第21-30页 |
2.1.1 均匀阵基阵模型 | 第22-24页 |
2.1.2 非均匀阵基阵模型 | 第24-30页 |
2.2 功率方向图的基本指标 | 第30-32页 |
2.2.1 3dB波束宽度和指向精度 | 第31-32页 |
2.2.2 平均旁瓣电平和最大旁瓣电平 | 第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数字波束形成原理 | 第33-41页 |
3.1 单波束形成 | 第33-35页 |
3.2 数字多波束的形成 | 第35-40页 |
3.3 雷达数字波束形成的优点 | 第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非均匀阵列布阵方法 | 第41-81页 |
4.1 设想的几种不同布方法的性能 | 第41-72页 |
4.1.1 方式一指数型排布 | 第43-51页 |
4.1.2 方式二:密度锥削式排布 | 第51-55页 |
4.1.3 方式三:非最优的最小冗余阵列 | 第55-61页 |
4.1.4 方式四:最大连续延迟线列 | 第61-66页 |
4.1.5 方式五:最小间隙线阵 | 第66-72页 |
4.2 对比 | 第72-79页 |
4.2.1 五种方式对比 | 第72-74页 |
4.2.2 性能优化 | 第74-7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数字波束形成误差原因分析 | 第81-87页 |
5.1 误差起因 | 第81页 |
5.2 误差分析 | 第81-86页 |
5.2.1 误差模型 | 第81-82页 |
5.2.2 误差统计分析 | 第82-84页 |
5.2.3 副瓣电平 | 第84页 |
5.2.4 误差仿真分析 | 第84-8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