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研究综述 | 第8-14页 |
1.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野草在歌唱》:反抗的非洲 | 第14-32页 |
2.1 摩西:反抗的黑人男性 | 第15-21页 |
2.1.1 沉默的挑战者 | 第16-18页 |
2.1.2 白人优越论的颠覆者 | 第18-21页 |
2.2 玛丽:没落的白人女性 | 第21-25页 |
2.2.1 弱小的女性主人公 | 第22-23页 |
2.2.2 穷苦的白人女性 | 第23-25页 |
2.3 农场与丛林:非洲的象征 | 第25-32页 |
2.3.1 农场:从征服到退缩 | 第25-28页 |
2.3.2 丛林:白人的恐惧 | 第28-32页 |
第三章 《金色笔记》:混乱的非洲 | 第32-46页 |
3.1 杰克逊与汤姆·麦斯隆:摩西形象的颠覆 | 第32-36页 |
3.1.1 杰克逊:无助的普通黑人 | 第33-34页 |
3.1.2 汤姆·麦斯隆:迷茫的黑人领袖 | 第34-36页 |
3.2 安娜:陷入困惑的白人 | 第36-40页 |
3.2.1 政治探索的失败 | 第37-38页 |
3.2.2 个人创作事业陷入危机 | 第38-40页 |
3.3 庚斯博罗与马雪比:非洲的象征 | 第40-46页 |
3.3.1 庚斯博罗旅馆:从热衷走向怀疑 | 第40-42页 |
3.3.2 马雪比旅馆:现实与精神的双重混乱 | 第42-46页 |
第四章 《非洲的笑声——四访津巴布韦》:独立的非洲 | 第46-57页 |
4.1 多元化的黑人群像 | 第47-49页 |
4.1.1 黑人行业多元化 | 第47-48页 |
4.1.2 黑人情感立场的多元化 | 第48-49页 |
4.2 多元化的白人群像 | 第49-53页 |
4.2.1 无奈的逃离者 | 第49-51页 |
4.2.2 焦虑的援助者 | 第51-53页 |
4.3 消失的丛林:非洲的象征 | 第53-57页 |
4.3.1 生态保护背后的困境 | 第53-55页 |
4.3.2 非洲文明消失的隐喻 | 第55-57页 |
第五章 非洲形象演变的过程及原因 | 第57-61页 |
5.1 三个阶段中不同的非洲形象 | 第57-58页 |
5.2 非洲形象演变的原因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在学其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