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式领导对主动行为的影响:心理所有权和传统性的作用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 第15-29页 |
2.1 家长式领导 | 第15-18页 |
2.1.1 家长式领导的起源和发展 | 第15-16页 |
2.1.2 家长式领导的概念和测量 | 第16-17页 |
2.1.3 家长式领导的相关实证研究 | 第17-18页 |
2.2 主动行为 | 第18-22页 |
2.2.1 主动行为的概念和分类 | 第18-19页 |
2.2.2 主动行为的测量 | 第19-20页 |
2.2.3 主动行为的前因变量 | 第20-22页 |
2.2.4 主动行为的结果变量 | 第22页 |
2.3 心理所有权 | 第22-25页 |
2.3.1 心理所有权的概念 | 第22-24页 |
2.3.2 心理所有权的测量 | 第24-25页 |
2.3.3 心理所有权的相关实证研究 | 第25页 |
2.4 传统性 | 第25-27页 |
2.4.1 传统性的概念 | 第25-26页 |
2.4.2 传统性的测量 | 第26页 |
2.4.3 传统性的相关实证研究 | 第26-27页 |
2.5 现有文献述评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 | 第29-34页 |
3.1 研究理论模型提出的基础 | 第29-30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30-34页 |
3.2.1 家长式领导对主动行为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家长式领导对心理所有权的影响 | 第31页 |
3.2.3 心理所有权的中介效应 | 第31-32页 |
3.2.4 传统性的调节效应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第34-38页 |
4.1 数据收集 | 第34页 |
4.2 变量测量 | 第34-36页 |
4.2.1 家长式领导的测量 | 第35页 |
4.2.2 主动行为的测量 | 第35页 |
4.2.3 心理所有权的测量 | 第35页 |
4.2.4 传统性的测量 | 第35页 |
4.2.5 控制变量 | 第35-36页 |
4.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6-38页 |
4.3.1 信度及效度检验方法 | 第36页 |
4.3.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方法 | 第36页 |
4.3.3 相关性检验方法 | 第36-37页 |
4.3.4 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 第37页 |
4.3.5 调节效应检验方法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结果 | 第38-49页 |
5.1 样本描述 | 第38-39页 |
5.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9-43页 |
5.2.1 信度分析 | 第39页 |
5.2.2 会聚效度分析 | 第39-41页 |
5.2.3 区分效度分析 | 第41-43页 |
5.3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 第43页 |
5.4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 第43-45页 |
5.5 假设检验 | 第45-49页 |
5.5.1 主效应和中介效应检验 | 第45-46页 |
5.5.2 调节效应检验 | 第46-49页 |
第六章 结果讨论 | 第49-53页 |
6.1 结果讨论 | 第49-50页 |
6.1.1 家长式领导和主动行为 | 第49页 |
6.1.2 心理所有权的中介效应 | 第49-50页 |
6.1.3 传统性的调节效应 | 第50页 |
6.2 研究启示 | 第50-53页 |
6.2.1 理论启示 | 第50-51页 |
6.2.2 实践启示 | 第51-5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3-55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3页 |
7.2 研究创新 | 第53页 |
7.3 研究不足 | 第53-54页 |
7.4 未来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