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4页 |
1.2.1 国内外邮轮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2 国内外生态位适宜度理论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4-2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4 论文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7-3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7-28页 |
2.1.1 邮轮 | 第27页 |
2.1.2 邮轮港口 | 第27-28页 |
2.2 邮轮始发港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2.2.1 邮轮始发港生态位理论内涵 | 第28-29页 |
2.2.2 邮轮始发港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内涵 | 第29-30页 |
2.2.3 生态位适宜度测度公式 | 第30-31页 |
2.3 赋权方法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国内外邮轮港口发展研究 | 第33-40页 |
3.1 世界著名邮轮港口 | 第33-34页 |
3.2 中国内地主要邮轮码头分布及发展特点 | 第34-37页 |
3.2.1 中国邮轮港口 | 第34-36页 |
3.2.2 我国主要邮轮港口发展现状 | 第36-37页 |
3.3 我国邮轮港口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邮轮始发港生态位适宜度指标体系建立及模型研究 | 第40-55页 |
4.1 邮轮始发港生态位适宜度指标的选取 | 第40-43页 |
4.1.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40-41页 |
4.1.2 评价指标筛选方法 | 第41页 |
4.1.3 邮轮始发港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3页 |
4.2 初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3-50页 |
4.3 邮轮始发港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构建 | 第50-53页 |
4.3.1 数据来源及标准化 | 第52页 |
4.3.2 确定最适生态位jxα | 第52页 |
4.3.3 确定模型参数 α | 第52页 |
4.3.4 确定权重系数jβ | 第52-53页 |
4.4 邮轮始发港规划建设综合生态位适宜度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中国邮轮始发港生态位适宜度评价实证研究 | 第55-68页 |
5.1 邮轮始发港生态位适宜度计算 | 第55-58页 |
5.1.1 数据标准化 | 第55页 |
5.1.2 确定模型参数及指标权重 | 第55-56页 |
5.1.3 指标生态位适宜度值的计算 | 第56-58页 |
5.2 中国主要邮轮始发港生态位适宜度结果分析 | 第58-62页 |
5.2.1 中国邮轮始发港港口适宜度指标因子权重系数分析 | 第58-59页 |
5.2.2 港口支持环境生态位适宜度结果分析 | 第59页 |
5.2.3 城市资源环境生态位适宜度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2.4 城市经济环境生态位适宜度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5.2.5 社会环境生态位适宜度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5.3 生态位评价结果聚类分析 | 第62-66页 |
5.3.1 邮轮始发港港口支持环境生态位聚类结果与分析 | 第62-63页 |
5.3.2 邮轮始发港城市资源环境生态位聚类结果与分析 | 第63-64页 |
5.3.3 邮轮始发港城市经济环境生态位聚类结果与分析 | 第64页 |
5.3.4 邮轮始发港社会环境生态位聚类结果与分析 | 第64-65页 |
5.3.5 邮轮始发港综合生态位聚类结果与分析 | 第65-66页 |
5.4 中国邮轮港口发展趋势评价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我国邮轮始发港规划发展对策研究 | 第68-70页 |
6.1 邮轮产业发展战略性对策 | 第68-69页 |
6.2 区域性邮轮港口规划政策性建议 | 第69页 |
6.3 本章小节 | 第69-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83页 |
附录1 邮轮始发港生态位适宜度指标影响因子调查问卷 | 第78-80页 |
附录2 我国12个沿海邮轮始发港生态位适宜度指标统计数据 | 第80-83页 |
详细摘要 | 第83-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