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问题提出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2.1 内控有效性的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2.1.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2.1.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2.2 内控与审计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2.2.1 内控与审计费用 | 第16页 |
2.2.2 内控与审计意见 | 第16页 |
2.2.3 内控与审计质量 | 第16-17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17-19页 |
3 概念框架 | 第19-22页 |
3.1 内部控制 | 第19页 |
3.2 内部控制的要素 | 第19-20页 |
3.3 审计质量 | 第20-22页 |
4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2-33页 |
4.1 契约经济学的视角 | 第22-24页 |
4.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页 |
4.1.2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3-24页 |
4.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4页 |
4.2 公司治理的视角 | 第24-28页 |
4.2.1 会计信息 | 第26-27页 |
4.2.2 外部审计独立性 | 第27-28页 |
4.3 审计理论的视角 | 第28-30页 |
4.3.1 两个审计基本假设 | 第28-29页 |
4.3.2 审计风险 | 第29页 |
4.3.3 审计效率 | 第29-30页 |
4.4 研究假设 | 第30-33页 |
5 实证模型设计 | 第33-38页 |
5.1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衡量 | 第33页 |
5.2 审计质量的衡量 | 第33-34页 |
5.3 回归模型 | 第34-36页 |
5.4 样本选择 | 第36-38页 |
5.4.1 样本选取 | 第36-37页 |
5.4.2 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6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 第38-44页 |
6.1 描述性统计 | 第38-39页 |
6.2 相关性统计 | 第39页 |
6.3 按上市公司类型分类回归结果 | 第39-40页 |
6.4 按DA值正负分类实证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6.5 内控各要素分别回归结果 | 第42-43页 |
6.6 稳健性检验 | 第43-44页 |
7 结论 | 第44-4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7.2 启示和建议 | 第45页 |
7.2.1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 第45页 |
7.2.2 加强内控监管机制,保证信息披露质量 | 第45页 |
7.2.3 优化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 | 第45页 |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