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2页 |
1.1.1 全球能源危机及环境的影响 | 第9-11页 |
1.1.2 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 第11-12页 |
1.2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1.2.1 充电桩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物联网技术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1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1.4.2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物联网与充电桩的概述 | 第16-22页 |
2.1 物联网的概念综述 | 第16-17页 |
2.1.1 物联网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物联网的发展 | 第16-17页 |
2.2 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和特征 | 第17-19页 |
2.2.1 物联网的相关技术 | 第17-18页 |
2.2.2 物联网的三个层次 | 第18-19页 |
2.3 充电桩的概述 | 第19-21页 |
2.3.1 充电桩的定义及类别 | 第19-20页 |
2.3.2 充电桩现状分析归纳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电动汽车充电桩用户需求分析 | 第22-29页 |
3.1 用户研究 | 第22-24页 |
3.1.1 用户行为过程分析 | 第22-23页 |
3.1.2 用户认知研究 | 第23-24页 |
3.2 用户需求研究 | 第24-28页 |
3.2.1 用户需求概述 | 第24-25页 |
3.2.2 用户调研 | 第25-27页 |
3.2.3 用户需求分析 | 第27页 |
3.2.4 用户需求甄别 | 第27-28页 |
3.3 任务需求分析 | 第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物联网运用于充电桩设计的研究方向及系统模型的构建 | 第29-41页 |
4.1 物联网技术下充电桩设计方向 | 第29-30页 |
4.1.1 人与空间环境 | 第29页 |
4.1.2 人与媒介技术 | 第29-30页 |
4.1.3 人与信息传达 | 第30页 |
4.2 物联网技术下充电桩设计模式 | 第30-32页 |
4.2.1 增强互动性 | 第30-31页 |
4.2.2 设计手段多元化 | 第31-32页 |
4.2.3 族文化设计 | 第32页 |
4.2.4 功能多样性 | 第32页 |
4.3 物联网技术下充电桩系统模型的构建 | 第32-37页 |
4.3.1 物联网技术在充电桩设计中的应用构架 | 第32-34页 |
4.3.2 信息结构的确立 | 第34-35页 |
4.3.3 交互策略的制定 | 第35-36页 |
4.3.4 系统模型的构建 | 第36-37页 |
4.4 物联网在充电桩设计运用中的五大特性 | 第37-39页 |
4.5 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第3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5章 物联网技术下充电桩产品设计实例 | 第41-54页 |
5.1 物联网技术下充电桩设计分析 | 第41-48页 |
5.1.1 交互体验设计 | 第41-42页 |
5.1.2 功能造型设计 | 第42-44页 |
5.1.3 配套界面设计 | 第44-46页 |
5.1.4 材质的选用 | 第46-48页 |
5.2 主要结构模块的确立 | 第48-49页 |
5.3 充电桩基本参数确立与工作过程原理 | 第49-51页 |
5.3.1 充电桩基本参数的确立 | 第49-50页 |
5.3.2 充电桩工作过程原理 | 第50-51页 |
5.4 设计方案 | 第51-52页 |
5.5 产品展示 | 第52-54页 |
第6章 展望与总结 | 第54-56页 |
6.1 展望 | 第54页 |
6.2 总结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一 | 第60-61页 |
附录二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