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选题的来源 | 第9-10页 |
二、选题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第10-12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五、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第16-17页 |
一、后发商誉的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17-23页 |
(一)“后发商誉”的产生和含义 | 第17-19页 |
(二)“后发商誉”的认定 | 第19-21页 |
(三)“后发商誉”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21-23页 |
二、“后发商誉”的利益结构分析 | 第23-28页 |
(一)“后发商誉”利益的不确定性 | 第24-25页 |
(二)原商誉权人与“后发商誉”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25-26页 |
(三)消费者利益的视角 | 第26-28页 |
三、“后发商誉”利益平衡相关理论评析 | 第28-37页 |
(一)添附理论及其局限 | 第28-31页 |
(二)不当得利理论及其局限 | 第31-33页 |
(三)共同使用理论及其局限 | 第33-35页 |
(四)优先权理论及其局限 | 第35-37页 |
四、“后发商誉”利益平衡的理论进路与制度设计——兼评“王老吉”商标“后发商誉”的利益归属 | 第37-52页 |
(一)意思自治与法律强制 | 第37-42页 |
(二)赋予被许可人享有续展权 | 第42-44页 |
(三)完善“后发商誉”利益分配的制度设计 | 第44-45页 |
(四)“王老吉”商标“后发商誉”的利益归属 | 第45-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