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储运机械设备论文--油气管道论文

地质灾害对管道结构安全影响--以罗针田边坡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创新点摘要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边坡稳定性第13-17页
        1.2.2 地质灾害影响埋地管道安全第17-19页
    1.3 主要工程科学问题第19页
    1.4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0页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0-22页
        1.研究方法第20-21页
        2.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地质灾害成因、罗针田地质条件第22-38页
    2.1 川气东送工程概况第22-24页
    2.2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第24-30页
        2.2.1 气象水文第25-26页
        2.2.2 地形地貌第26-28页
        2.2.3 地层岩性第28页
        2.2.4 地质构造与地震第28-30页
        2.2.5 工程活动第30页
    2.3 罗针田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第30-38页
        2.3.1 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第31页
        2.3.2 地质构造第31-37页
        2.3.3 水文地质条件第37页
        2.3.4 地震与区域稳定性第37-38页
第三章 罗针田边坡稳定性—FLAC分析第38-65页
    3.1 罗针田边坡概况第38-39页
    3.2 边坡稳定概念、安全系数定义第39-41页
        3.2.1 强度贮备安全系数第40页
        3.2.2 超载贮备安全系数第40-41页
        3.2.3 下滑力超载储备安全系数第41页
    3.3 罗针田边坡稳定性工程分析第41-43页
        3.3.1 稳定性分析计算参数第41-42页
        3.3.2 坡体的稳定性系数计算第42-43页
        3.3.3 潜在滑坡体位置第43页
    3.4 罗针田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分析—FLAC方法第43-47页
        3.4.1 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FLAC简介第43-44页
        3.4.2 FLAC基本原理第44-47页
    3.5 FLAC方法边坡稳定与抗滑桩作用评价第47-65页
        3.5.1 罗针田边坡 2D模型稳定性分析第47-57页
        3.5.2 罗针田边坡 3D模型稳定性分析第57-62页
        3.5.3 滑坡治理方案第62-65页
第四章 罗针田边坡稳定性—CDEM分析第65-83页
    4.1 CDEM方法简介第65-75页
        4.1.1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离散单元法——CDEM第65-70页
        4.1.2 求解方法第70-74页
        4.1.3 计算步骤第74-75页
    4.2 管沟开挖前边坡稳定性分析第75-77页
    4.3 管沟开挖后边坡稳定性分析第77-81页
    4.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滑坡冲击载荷作用下埋地管道安全性评价第83-107页
    5.1 基于 3DEC的崩滑岩(土)冲击管道模型第83-95页
        5.1.1 冲击模型的建立第83-85页
        5.1.2 冲击作用下管道安全性分析第85-94页
        5.1.3 3DEC冲击模型结论第94-95页
    5.2 基于ABAQUS的管道受连续冲击模型第95-107页
        5.2.1 单落石冲击模型第95-99页
        5.2.2 多落石连续冲击模型第99-102页
        5.2.3 关键参数对管道形变的影响第102-105页
        5.2.4 滑坡体连续冲击模型结论第105-107页
第六章 滑坡灾害工程治理、预报方法第107-117页
    6.1 滑坡泥石流预报技术与方案第107-110页
        6.1.1 沿线滑坡危险区划分,选取重点滑坡监测区第108-109页
        6.1.2 重点危险区地段的INSAR监测系统和GPS形变监测网的建立第109-110页
        6.1.3 滑坡灾害综合预测系统与预防措施的实施第110页
        6.1.4 系统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110页
    6.2 罗针田边坡支护工程设计第110-117页
        6.2.1 边坡支护方案的选择第111-112页
        6.2.2 边坡支护设计说明第112-113页
        6.2.3 施工方法及材料要求第113-115页
        6.2.4 施工注意事项第115-116页
        6.2.5 边坡支护施工流程第116页
        6.2.6 其它事项第116-117页
第七章 结论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作者简介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代数迭代CT图像重建算法研究
下一篇:高校学生成绩的挖掘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