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黄芪种子萌发及后萌发时期的代谢变化分析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1 文献综述第15-45页
    1.1 黄芪的研究进展第15-22页
        1.1.1 黄芪的本草考证第15页
        1.1.2 黄芪的生物学特性第15页
        1.1.3 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第15-17页
        1.1.4 黄芪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1.5 黄芪的药理作用第18-21页
        1.1.6 黄芪种子研究现状第21-22页
    1.2 种子萌发的研究现状第22-27页
        1.2.1 种子的类型第22-23页
        1.2.2 种子生理生态学研究第23页
        1.2.3 种子主要贮藏物质的转化利用第23-24页
        1.2.4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第24-25页
        1.2.5 种子的休眠第25-26页
        1.2.6 种子萌发过程第26页
        1.2.7 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第26-27页
    1.3 种子萌发及后萌发的定义及其重要性第27-28页
    1.4 代谢组学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第28-41页
        1.4.1 代谢组学的概念第28-31页
        1.4.2 植物代谢组学的概念第31-35页
        1.4.3 代谢组学在植物学中的应用第35-40页
        1.4.4 代谢组学的研究趋势第40-41页
        1.4.5 代谢组学存在问题第41页
    1.5 黄芪的代谢组学研究第41-43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43-45页
        1.6.1 研究意义第43-44页
        1.6.2 研究目的第44页
        1.6.3 研究内容第44-45页
2 基于UPLC-MS的黄芪主要活性成分在种子萌发期间的定量研究第45-66页
    2.1 引言第45-48页
    2.2 仪器与材料第48-49页
    2.3 实验方法第49-52页
        2.3.1 种子萌发实验第49页
        2.3.2 植物样品收集第49页
        2.3.3 叶绿素及原叶绿素酸酯含量测定第49-50页
        2.3.4 样品提取及UPLC-MS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第50页
        2.3.5 相关酶基因的荧光实时定量PCR第50-52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52-64页
        2.4.1 黄芪种子初始萌发及后萌发期划分第52-53页
        2.4.2 叶绿素及原叶绿素酸酯的含量变化第53-57页
        2.4.3 种子萌发期间目标代谢物含量的动态变化第57-63页
        2.4.4 相关酶基因表达情况第63-64页
    2.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3 黄芪种子初始萌发时期的代谢差异分析第66-82页
    3.1 引言第66-67页
    3.2 仪器与材料第67页
    3.3 实验方法第67-69页
        3.3.1 植物样品收集第67页
        3.3.2 样品的制备第67-68页
        3.3.3 分析条件第68页
        3.3.4 数据预处理第68页
        3.3.5 数据分型及差异代谢物的筛选第68-69页
        3.3.6 统计分析第69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69-80页
        3.4.1 初始萌发时期的代谢谱分析第69-72页
        3.4.2 初始萌发时期潜在标记物的筛选及鉴定第72-76页
        3.4.3 初始萌发过程中代谢调节机制第76-80页
    3.5 本章小结第80-82页
4 黄芪种子后萌发时期的代谢差异分析第82-94页
    4.1 引言第82页
    4.2 仪器与材料第82页
    4.3 实验方法第82-83页
        4.3.1 植物样品收集第82页
        4.3.2 样品的制备第82页
        4.3.3 分析条件第82页
        4.3.4 数据预处理第82-83页
        4.3.5 数据分型及差异代谢物的筛选第83页
        4.3.6 统计分析第83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83-92页
        4.4.1 后萌发时期的代谢谱分析第83-86页
        4.4.2 后萌发时期潜在标记物的筛选及鉴定第86-89页
        4.4.3 后萌发过程中代谢调节机制第89-92页
    4.5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结论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1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博±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丁醇燃烧机理及时发动机使用性能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高墩大跨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