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电动力学修复污染底泥及其重金属回收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0-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污染底泥的处置方法第11-13页
        1.2.1 污染底泥简单处理第11页
        1.2.2 污染底泥资源化利用第11-13页
    1.3 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评价方法第13-14页
    1.4 底泥中重金属的处理技术第14-16页
        1.4.1 固化技术第14页
        1.4.2 去除技术第14-16页
    1.5 电动修复技术第16-21页
        1.5.1 电动修复技术的基础理论第16-18页
        1.5.2 影响电动修复技术的因素第18-19页
        1.5.3 电动修复技术研究现状第19-20页
        1.5.4 几种电动修复技术第20-21页
    1.6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案路线和主要内容第21-24页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1.6.2 研究方案路线第22-23页
        1.6.3 研究主要内容第23页
        1.6.4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23-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34页
    2.1 试验药品第24-25页
    2.2 试验仪器第25页
    2.3 污染底泥基本物性测试第25-28页
        2.3.1 含水率第25页
        2.3.2 密度第25-26页
        2.3.3 容重与孔隙率第26页
        2.3.4 pH值第26页
        2.3.5 可溶性盐第26-27页
        2.3.6 有机质第27页
        2.3.7 粒径分布第27页
        2.3.8 重金属第27-28页
    2.4 电动力学修复Cd污染底泥试验第28-31页
        2.4.1 试验装置第28-29页
        2.4.2 试验方法第29-31页
    2.5 余水中Cd~(2+)的回收第31-33页
        2.5.1 空白试验第32页
        2.5.2 捕集剂回收Cd~(2+)第32-33页
    2.6 性能指标第33-34页
        2.6.1 电动修复第33页
        2.6.2 其他指标第33-3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4-66页
    3.1 污染底泥特性第34-36页
        3.1.1 基本物性第34页
        3.1.2 化学成分第34页
        3.1.3 矿物成分第34-35页
        3.1.4 粒径分布第35页
        3.1.5 Cd的形态分布第35-36页
    3.2 电压对去除率的影响第36-43页
        3.2.1 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第36-37页
        3.2.2 各截面底泥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第37-39页
        3.2.3 各截面底泥pH随时间的变化第39-40页
        3.2.4 各截面底泥Cd的去除率变化第40-41页
        3.2.5 底泥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第41-42页
        3.2.6 小结第42-43页
    3.3 增强剂对去除率的影响第43-52页
        3.3.1 试验泥样照片和SEM形貌分析第43页
        3.3.2 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第43-44页
        3.3.3 各截面底泥温度随时间变化第44-45页
        3.3.4 各截面底泥pH随时间变化第45-47页
        3.3.5 各截面底泥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第47-49页
        3.3.6 各截面底泥Cd的去除率变化第49-50页
        3.3.7 底泥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第50-51页
        3.3.8 出水浊度随时间的变化第51-52页
        3.3.9 小结第52页
    3.4 电极材料对去除率的影响第52-56页
        3.4.1 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第52-53页
        3.4.2 底泥pH的变化第53-54页
        3.4.3 各截面底泥Cd的去除率变化第54-55页
        3.4.4 Cd形态分布的变化第55-56页
        3.4.5 小结第56页
    3.5 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第56-59页
        3.5.1 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第56页
        3.5.2 底泥pH的变化第56-57页
        3.5.3 各截面底泥Cd去除率的变化第57-58页
        3.5.4 累积出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第58-59页
        3.5.5 小结第59页
    3.6 不同Cd污染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第59-60页
    3.7 Cd~(2+)回收试验第60-66页
        3.7.1 空白试验测中Cd~(2+)回收率第60-61页
        3.7.2 影响中Cd~(2+)回收率的因素第61-63页
        3.7.3 不同捕集剂回收Cd~(2+)效果比较第63-65页
        3.7.4 小结第65-66页
4 结论第66-67页
5 展望第67-68页
6 参考文献第68-74页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4-75页
8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钛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效能研究
下一篇:嗜冷木聚糖降解酶的基因克隆、重组表达及分子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