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问题提出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 第18-26页 |
·研究对象界定 | 第18-20页 |
·关键概念辨析 | 第20-22页 |
·技术路线与逻辑框架 | 第22-24页 |
·本文结构 | 第24-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8-70页 |
·知识管理相关理论 | 第28-52页 |
·知识界定 | 第28-34页 |
·知识创造 | 第34-35页 |
·知识管理 | 第35-38页 |
·知识转移 | 第38-52页 |
·知识转化理论 | 第52-56页 |
·社会化 | 第53-54页 |
·外在化 | 第54页 |
·组合化 | 第54页 |
·内部化 | 第54-55页 |
·知识转化的四种场所(Ba) | 第55-56页 |
·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下的创新网络 | 第56-70页 |
·社会网络研究概述 | 第57-58页 |
·社会网络理论渊源与基本理论 | 第58-64页 |
·企业网络与创新网络 | 第64-67页 |
·创新网络的网络特性 | 第67-68页 |
·研究评述 | 第68-70页 |
第三章 跨组织网络的知识创新机理研究 | 第70-92页 |
·知识的类生物属性 | 第70-72页 |
·知识的原生性 | 第70-71页 |
·知识的逻辑谐和性 | 第71-72页 |
·知识的群合性 | 第72页 |
·知识的变异性 | 第72页 |
·知识创新的三大构件 | 第72-74页 |
·知识创新的类生物特征 | 第74-76页 |
·知识创新的内在机理 | 第76-78页 |
·基于知识类生物属性的知识创新的过程模型 | 第78-85页 |
·阶段一:受激 | 第78-79页 |
·阶段二:知识基因认知 | 第79-80页 |
·阶段三:融知 | 第80-81页 |
·阶段四:知识有机重构 | 第81-82页 |
·阶段五:知识扩散 | 第82-83页 |
·知识创新的过程模型 | 第83-85页 |
·跨组织网络的创新管理的过程模型 | 第85-92页 |
·阶段一:动机 | 第88-89页 |
·阶段二:创意 | 第89页 |
·阶段三:执行 | 第89-90页 |
·阶段四:理论化 | 第90-91页 |
·阶段五:内化 | 第91-92页 |
第四章 跨组织的知识创新网络的组态研究 | 第92-113页 |
·跨组织创新网络的接入点 | 第92-93页 |
·跨组织网络的分类 | 第93-98页 |
·特许经营网络 | 第96-97页 |
·创意网络 | 第97页 |
·价值链网络 | 第97-98页 |
·协同合作网络 | 第98页 |
·跨组织网络的知识特性 | 第98-100页 |
·方向性 | 第99页 |
·领域性 | 第99-100页 |
·探索型的跨组织创新网络与利用型的跨组织创新网络 | 第100-108页 |
·跨组织的知识创新网络的案例分析 | 第108-113页 |
·丰田网络——通过紧密、稳定的网络进行知识创新 | 第108-110页 |
·硅谷网络——通过松散、灵活多元的网络进行知识创新 | 第110-112页 |
·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五章 跨组织网络的知识转化能力对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假设 | 第113-128页 |
·知识转化能力的内涵 | 第113-117页 |
·知识转化能力的分类 | 第117-120页 |
·社会化能力 | 第118页 |
·外在化能力 | 第118-119页 |
·组合化能力 | 第119页 |
·内部化能力 | 第119-120页 |
·创新绩效 | 第120-123页 |
·创新的定义 | 第120-121页 |
·创新绩效的概念 | 第121-122页 |
·创新绩效的衡量 | 第122-123页 |
·研究假设 | 第123-127页 |
·知识转化能力对产品创新的影响 | 第123-126页 |
·知识转化能力对工作流程创新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知识转化能力对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 | 第127-128页 |
第六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128-134页 |
·问卷设计 | 第128-131页 |
·问卷设计依据 | 第128-129页 |
·问卷基本内容 | 第129-131页 |
·避免偏差的措施 | 第131页 |
·数据收集 | 第131-132页 |
·调查样本的选择 | 第131-132页 |
·问卷发放及收回 | 第132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32-134页 |
第七章 跨组织网络的知识转化能力对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 第134-146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34-137页 |
·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与模型的各变量的差异分析 | 第137-138页 |
·效度与信度分析 | 第138页 |
·跨组织网络的知识转化能力与创新绩效的相关分析 | 第138-139页 |
·跨组织网络的知识转化能力的与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139-142页 |
·跨组织网络的知识转化能力与产品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139-140页 |
·跨组织网络的知识转化能力与工作流程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140-142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42-146页 |
·跨组织网络的知识转化能力 | 第142-143页 |
·跨组织网络的知识转化能力对产品绩效的影响 | 第143页 |
·跨组织网络的知识转化能力对工作流程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143-144页 |
·跨组织网络的知识转化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 第144-146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6-149页 |
·研究结论 | 第146-147页 |
·研究局限 | 第147-148页 |
·研究展望 | 第148-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60页 |
附录 | 第160-162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62-163页 |
致谢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