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1 全域旅游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 | 第10页 |
1.1.1.2 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是谋求全域旅游发展的根基 | 第10页 |
1.1.1.3 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青海省旅游发展的后劲所在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实证研究设计 | 第14-16页 |
1.3.2.1 调查问卷设计原则 | 第14-15页 |
1.3.2.2 问卷设计及调研 | 第15-1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1 文献资料分析法 | 第16页 |
1.3.3.2 实地调查法 | 第16页 |
1.3.3.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16页 |
1.3.3.4 均值法 | 第16-17页 |
1.3.3.5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17页 |
1.3.4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7-18页 |
1.3.4.1 研究重点 | 第17页 |
1.3.4.2 研究难点 | 第17-18页 |
1.3.5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2.1.1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 第19页 |
2.1.2 社区居民 | 第19页 |
2.1.3 居民感知与态度 | 第19页 |
2.1.4 旅游开发影响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2.1 全域旅游 | 第20-22页 |
2.2.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22-24页 |
2.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4-25页 |
2.2.4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社区居民旅游开发影响感知与态度实证研究 | 第26-42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6-29页 |
3.1.1 地理概况 | 第26-27页 |
3.1.2 地学成因概况 | 第27页 |
3.1.3 旅游开发概况 | 第27-29页 |
3.2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29-30页 |
3.2.1 信度分析 | 第29页 |
3.2.2 效度分析 | 第29-30页 |
3.3 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3.3.1 喇家居民人口属性分析 | 第30-31页 |
3.3.2 喇家居民对旅游开发的看法分析 | 第31页 |
3.4 喇家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分析 | 第31-36页 |
3.4.1 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 第31-34页 |
3.4.1.1 建立喇家居民旅游开发影响感知与态度评价指标集 | 第31页 |
3.4.1.2 建立喇家居民旅游开发影响感知与态度评语集V以及模糊评价矩阵R | 第31-32页 |
3.4.1.3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集W | 第32页 |
3.4.1.4 确定最终模糊集 | 第32-33页 |
3.4.1.5 去模糊获得单一评价值P | 第33-34页 |
3.4.2 均值分析 | 第34页 |
3.4.3 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3.4.3.1 喇家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 第35页 |
3.4.3.2 喇家居民对环境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 第35页 |
3.4.3.3 喇家居民对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 第35-36页 |
3.5 喇家居民不同人口属性感知与态度差异分析 | 第36-39页 |
3.5.1 确定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 | 第36页 |
3.5.2 计算灰色关联度 | 第36-38页 |
3.5.3 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3.6 参与阶段社区居民旅游开发影响感知与态度对比分析 | 第39-42页 |
3.6.1 “经济”维度下居民旅游开发影响感知与态度 | 第39-40页 |
3.6.2 “环境”维度下居民旅游开发影响感知与态度 | 第40-41页 |
3.6.3 “社会文化”维度下居民旅游开发影响感知与态度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基于全域旅游的旅游开发影响调控模式研究 | 第42-49页 |
4.1 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 第42-43页 |
4.1.1 社区居民旅游参与程度低 | 第42页 |
4.1.2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尚待完善 | 第42页 |
4.1.3 社区居民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 第42页 |
4.1.4 社区居民对地方文化内涵认识不深入 | 第42-43页 |
4.2 基于全域旅游的旅游开发影响调控模式 | 第43-49页 |
4.2.1 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划、开发、管理的层次,规范参与行为 | 第43-44页 |
4.2.2 实施“旅游+”战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产业融合能力 | 第44-45页 |
4.2.3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全民共享旅游空间 | 第45页 |
4.2.4 深入发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 第45-47页 |
4.2.5 加强主客宣传教育,营造主客和谐旅游氛围 | 第47页 |
4.2.6 提高社区居民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5.1 结论 | 第49页 |
5.2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49-51页 |
5.2.1 研究创新 | 第49-50页 |
5.2.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附录Ⅰ 喇家遗址旅游开发影响调查问卷 | 第59-61页 |
附录Ⅱ 典型旅游资源与工作照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