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2页 |
1.1 植物萜类次生代谢物质分类、代谢与功能 | 第14-19页 |
1.1.1 植物挥发性萜类成分 | 第14-15页 |
1.1.2 植物萜烯合成代谢途径 | 第15-18页 |
1.1.3 植物萜烯物质的生物学功能 | 第18-19页 |
1.2 茶中的萜烯及其生态学与经济学价值 | 第19-20页 |
1.2.1 茶树中的萜烯及其生态学功能 | 第19-20页 |
1.2.2 茶叶中的萜烯成分与经济学价值 | 第20页 |
1.3 茶树萜烯指数 | 第20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20-22页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茶树倍半萜挥发物释放 | 第22-35页 |
2.1 茶花倍半萜挥发物 | 第22-30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22页 |
2.1.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2.1.3 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24页 |
2.1.4 结果分析 | 第24-30页 |
2.2 茶树受胁迫下叶片的萜烯释放 | 第30-33页 |
2.2.1 供试材料 | 第30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2.2.3 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30页 |
2.2.4 结果分析 | 第30-33页 |
2.3 讨论 | 第33-34页 |
2.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虫害茶树叶片与茶花转录组分析 | 第35-5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5-45页 |
3.1.1 供试材料 | 第35页 |
3.1.2 序列测定 | 第35页 |
3.1.3 测序结果分析 | 第35-4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3.2.1 虫害处理茶树叶片组织中发掘的萜烯合成相关基因 | 第46-47页 |
3.2.2 茶树花组织中发掘的萜烯合成相关基因 | 第47-50页 |
3.3 讨论 | 第50页 |
3.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茶树萜烯合成关键基因发掘与功能鉴定 | 第51-6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4.2 茶树萜类合成酶克隆与功能分析 | 第52-58页 |
4.2.1 TPS基因克隆 | 第52-53页 |
4.2.2 TPS活性分析 | 第53-57页 |
4.2.3 CSTPS1转基因验证 | 第57-58页 |
4.3 茶树萜烯MVA和MEP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发掘 | 第58-63页 |
4.3.1 茶树HMGS和HMGR基因发掘与功能分析 | 第58-60页 |
4.3.2 茶树DXS和DXR基因发掘与功能分析 | 第60-63页 |
4.4 讨论 | 第63页 |
4.5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茶树挥发性萜类物质代谢对不同虫害的响应 | 第65-69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6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6-68页 |
5.2.1 不同虫害对倍半萜的诱导释放 | 第66-67页 |
5.2.2 JAS信号对茶树萜烯代谢的调控 | 第67-68页 |
5.3 讨论 | 第68页 |
5.4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69-71页 |
6.1 茶树萜烯挥发物释放 | 第69页 |
6.2 茶树萜烯合成相关基因与功能鉴定 | 第69-70页 |
6.3 茶树倍半萜代谢对不同虫害的响应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2页 |
附录 | 第82-89页 |
一、总RNA提取方法 | 第82页 |
二、CDNA合成 | 第82-83页 |
三、PCR与RT-PCR反应 | 第83-84页 |
四、DNA产物切胶回收 | 第84页 |
五、DNA连接、转化、测序 | 第84-85页 |
六、质粒提取 | 第85-86页 |
七、荧光定量PCR | 第86页 |
八、挥发物收集与鉴定 | 第86页 |
九、原核表达及酶活反应分析 | 第86-87页 |
十、三萜角鲨烯合成酶基因SQS原核表达与酶活分析 | 第87页 |
十一、DXR基因功能鉴定 | 第87页 |
十二、茶树萜类合成酶进化关系构建所用植物参考基因 | 第87页 |
十三、茶树萜类合成酶活性鉴定示例 | 第87页 |
十四、CSTPS1转基因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植株筛选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作者简历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