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锂离子电池的概述 | 第10-11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 第11-13页 |
1.3 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MO_2(M=Co、Ni、Mn)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3.1 LiCoO_2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LiCoO_2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3 LiCoO_2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4 LiNi_xCo_yMn_(1-x-y)O_2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4 LiNi_xCo_yMn_(1-x-y)O_2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4.1 LiNi_xCo_yMn_(1-x-y)O_2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7-20页 |
1.4.2 LiNi_xCo_yMn_(1-x-y)O_2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 | 第20-22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4-30页 |
2.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2 材料的物理性能表征及测试 | 第25-27页 |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 第25页 |
2.2.2 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仪(XRD) | 第25-26页 |
2.2.3 热重分析测试(TGA) | 第26页 |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测试(XPS) | 第26页 |
2.2.5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TEM) | 第26页 |
2.2.6 红外光谱测试(FTIR) | 第26页 |
2.2.7 振实密度测定 | 第26-27页 |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2.3.1 电极的制备及电池组装 | 第27页 |
2.3.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27-28页 |
2.3.3 循环伏安测试 | 第28页 |
2.3.4 电化学阻抗测试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Li_2ZrO_3包覆Li(Ni_(0.73)Co_(0.12)Mn_(0.15))O_2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探究 | 第30-50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Li_2ZrO_3包覆Li(Ni_(0.73)Co_(0.12)Mn_(0.15))O_2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30-31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48页 |
3.3.1 不同包覆量的材料的X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31-32页 |
3.3.2 不同包覆量的材料的SEM测试 | 第32-34页 |
3.3.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4-46页 |
3.3.4 5%wt量包覆材料的透射电镜测试(TEM) | 第46-47页 |
3.3.5 5%wt量包覆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测试(XPS)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硅烷偶联剂KH-560包覆三元正极材料Li(Ni_(0.73)Co_(0.12)Mn_(0.15))O_2的制备及其性能探究 | 第50-70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硅烷偶联剂KH-560包覆三元正极材料Li(Ni_(0.73)Co_(0.12)Mn_(0.15))O_2的制备 | 第50-51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63页 |
4.3.1 不同包覆量的材料的X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51-52页 |
4.3.2 不同包覆量的材料的红外光谱测试(FTIR) | 第52-53页 |
4.3.3 不同包覆量的材料的SEM测试 | 第53-55页 |
4.3.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5-61页 |
4.3.5 0.5%量包覆材料的透射电镜测试(TEM) | 第61-62页 |
4.3.6 0.5%量包覆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测试(XPS) | 第62-63页 |
4.4 硅烷偶联剂KH-560包覆三元正极材料Li(Ni_(0.73)Co_(0.12)Mn_(0.15))O_2的储藏性能验证实验 | 第63-68页 |
4.4.1 两种材料的SEM测试 | 第63-64页 |
4.4.2 两种材料的电化学测试 | 第64-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