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作文思想对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的启示意义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价值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梁启超作文思想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 | 第14-18页 |
第一节 梁启超作文思想的历史背景 | 第14-15页 |
一、“科学精神”之启发 | 第14-15页 |
二、“辛酉学制”之争鸣 | 第15页 |
第二节 梁启超作文思想的时代意义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当前作文教学现状与改革的紧迫性 | 第18-24页 |
第一节 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18-21页 |
一、作文讲授现状 | 第18-19页 |
二、作文训练现状 | 第19-20页 |
三、作文评改现状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文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 第21-24页 |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21-22页 |
二、“真语文”的讨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梁启超作文讲授思想的启示意义 | 第24-31页 |
第一节 遵循教学的循序渐进性 | 第24-26页 |
一、分期讲授 | 第24-25页 |
二、先叙后论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注重不同文体的特殊性 | 第26-28页 |
一、记叙文的教学 | 第26-27页 |
二、论辩文的教学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尊重个体的差异性 | 第28-31页 |
一、差异引导 | 第28-29页 |
二、差异命题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梁启超作文训练思想的启示意义 | 第31-38页 |
第一节 掌握作文之规则 | 第31-33页 |
一、理解规则 | 第31-32页 |
二、运用规则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端正作文之态度 | 第33-35页 |
一、以手写我口 | 第33-34页 |
二、心中有读者 | 第34-35页 |
第三节 落脚作文之质量 | 第35-38页 |
一、一题多做 | 第35-36页 |
二、一文做通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梁启超作文评改思想的启示意义 | 第38-44页 |
第一节 关注思想的清晰度 | 第38-39页 |
第二节 聚焦组织的合适度 | 第39-41页 |
一、组织要条理清晰 | 第39-40页 |
二、材料要取舍得当 | 第40-41页 |
第三节 讲究评改的民主度 | 第41-44页 |
一、学生自改——自己是读者 | 第42-43页 |
二、教师引导学生改——教师是引导者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