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剧场中国化的美学探索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舞蹈剧场概述 | 第13-26页 |
第一节 舞蹈剧场的概念 | 第13-21页 |
一、剧场艺术 | 第13-17页 |
二、舞蹈剧场 | 第17-21页 |
第二节 舞蹈剧场的发展历程 | 第21-26页 |
一、西方舞蹈剧场的演进 | 第21-24页 |
二、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舞蹈剧场后现代性美学分析 | 第26-36页 |
第一节 内容中的后现代性美学特征 | 第26-30页 |
一、现实题材的隐喻性 | 第27-29页 |
二、感官上的模仿与表现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形式上的后现代性美学体现 | 第30-32页 |
一、包容与批判并行的身体语言 | 第30页 |
二、幻觉与反幻觉共存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后现代性美学的思想表达 | 第32-36页 |
一、施受互联的动态性 | 第32-33页 |
二、思想的无限延展性 | 第33-36页 |
第三章 中国舞蹈剧场现状 | 第36-40页 |
第一节 中西舞蹈剧场的关系 | 第36-38页 |
一、西方舞蹈剧场对中国舞蹈剧场的制约 | 第36页 |
二、西方舞蹈剧场对中国舞蹈剧场的促进 | 第36-38页 |
第二节 中国舞蹈剧场的生态环境 | 第38-40页 |
一、非剧场艺术对剧场艺术发展的冲击 | 第38-39页 |
二、肢体艺术的表现形式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舞蹈剧场的中国化 | 第40-48页 |
第一节 身体语言中的中国元素 | 第40-42页 |
一、武术元素的运用 | 第40-41页 |
二、中国舞语汇新编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形式上的禅宗美学体现 | 第42-44页 |
一、空——空灵之美 | 第42-43页 |
二、境——圆融之美 | 第43-44页 |
第三节 中西美学的交叉融合 | 第44-48页 |
一、内容中的传统文化新说 | 第44-45页 |
二、动机中的顿悟哲思 | 第45-46页 |
三、思想中的东方意蕴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