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 第12-15页 |
1.4.1 研究的目标 | 第12页 |
1.4.2 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1.4.3 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互联网金融及其发展状况 | 第15-25页 |
2.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 第15-16页 |
2.1.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互联网金融的类型 | 第15-16页 |
2.1.3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 第16页 |
2.2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 第16-19页 |
2.2.1 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2.2.2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 | 第18页 |
2.2.3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18-19页 |
2.3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 第19-24页 |
2.3.1 我国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 | 第19-21页 |
2.3.2 我国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分类 | 第21-24页 |
2.3.3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工商银行经营影响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 第25-42页 |
3.1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工商银行发展PEST分析 | 第25-27页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第25页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25-26页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第26页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第26-27页 |
3.2 互联网金融对工商银行安全性影响 | 第27-30页 |
3.2.1 服务竞争焦点转移,银行经营风险加大 | 第27-28页 |
3.2.2 服务模式多样化需要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 第28-29页 |
3.2.3 银行监管体系的薄弱导致安全问题突出 | 第29-30页 |
3.3 互联网金融对工商银行盈利性影响 | 第30-33页 |
3.3.1 激励金融行业变革 | 第30-31页 |
3.3.2 冲击工商银行传统业务 | 第31-33页 |
3.3.3 中间业务份额被挤占 | 第33页 |
3.4 互联网金融对工商银行流动性影响 | 第33-35页 |
3.4.1 加强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 第33-34页 |
3.4.2 负债流动性不足 | 第34页 |
3.4.3 加大银行资金流动性风险 | 第34-35页 |
3.5 互联网金融对工商银行经营影响的定量分析 | 第35-40页 |
3.5.1 样本选择 | 第35-36页 |
3.5.2 选取变量 | 第36-37页 |
3.5.3 模型构建 | 第37页 |
3.5.4 计算步骤及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互联网金融态势下工商银行的应对策略分析 | 第42-55页 |
4.1 其他银行经营创新性实践探索案例 | 第42-44页 |
4.1.1 招商银行的传统业务的互联网化 | 第42-44页 |
4.1.2 兴业银行的主动寻求与互联网行业的合作 | 第44页 |
4.2 互联网金融态势下工商银行经营创新的实践探索 | 第44-48页 |
4.2.1 工商银行信息化发展现状 | 第44-46页 |
4.2.2 工商银行推出“微信银行” | 第46页 |
4.2.3 工商银行微信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 | 第46-48页 |
4.3 工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经营策略 | 第48-52页 |
4.3.1 加强安全性的策略 | 第48-50页 |
4.3.2 实现盈利性的对策 | 第50-51页 |
4.3.3 维护流动性的对策 | 第51-52页 |
4.4 工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对策建议 | 第52-53页 |
4.4.1 加强行业动态协作,构建金融生态圈 | 第52-53页 |
4.4.2 加强人员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 第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