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1.2 实际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2-13页 |
1.3.2 理论分析法 | 第13页 |
1.3.3 比较分析法 | 第13页 |
1.3.4 案例分析法 | 第13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1 学科间的综合性 | 第13页 |
1.4.2 论述角度的创新性 | 第13-14页 |
1.4.3 创作实践的反思性 | 第14-15页 |
2 韦斯·安德森电影的叙事主题与创作意义 | 第15-21页 |
2.1 背景:特吕弗、马丁·斯科塞斯的影响与"经典电影"的留痕 | 第15-17页 |
2.2 诞生:《瓶装火箭》、《青春年少》——青春样本的长片化 | 第17-18页 |
2.3 发展:《天才一族》、《水中生活》——迷影情结的再创作 | 第18页 |
2.4 成熟:《穿越大吉岭》、《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题材类型的趣味延伸 | 第18-19页 |
2.5 极致:《月升王国》、《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美学"的形成 | 第19-21页 |
3 韦斯·安德森电影的叙事策略 | 第21-24页 |
3.1 多元混合的叙事视角 | 第21-22页 |
3.2 错综复杂的叙事结构 | 第22-23页 |
3.3 回环往复的叙事时空 | 第23-24页 |
4 韦斯·安德森电影的叙事符码 | 第24-27页 |
4.1 参与叙事的色彩符码 | 第24页 |
4.2 参与叙事的物象符码 | 第24-27页 |
5 叙事及影像风格对青年导演的影响 | 第27-29页 |
5.1 价值取向: "小人物大人生"的议题 | 第27页 |
5.2 叙事结构:"述说式"的嵌套与"章回体" | 第27页 |
5.3 视听美学:复古风的东方变体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附录: 毕业作品《萨宾娜》剧本 | 第30-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