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27页 |
1.1 工作压力 | 第12-19页 |
1.1.1 积极压力 | 第12-16页 |
1.1.2 消极压力 | 第16-19页 |
1.2 心理健康 | 第19-22页 |
1.2.1 心理健康的提出 | 第19-20页 |
1.2.2 心理健康的定义 | 第20-21页 |
1.2.3 心理健康的测量 | 第21页 |
1.2.4 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1.3 宽恕 | 第22-25页 |
1.3.1 宽恕的提出 | 第22-23页 |
1.3.2 宽恕的定义 | 第23-24页 |
1.3.3 宽恕的测量 | 第24-25页 |
1.3.4 宽恕的相关研究 | 第25页 |
1.4 变量之间的相关研究 | 第25-27页 |
1.4.1 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1.4.2 工作压力与宽恕之间的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1.4.3 宽恕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研究 | 第27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27-29页 |
2.1 研究的目的 | 第27-28页 |
2.2 研究的内容 | 第28页 |
2.3 研究的意义 | 第28-29页 |
2.3.1 理论意义 | 第28页 |
2.3.2 实践意义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 | 第29-35页 |
3.1 研究的变量 | 第29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3.3.1 初次施测对象 | 第30页 |
3.3.2 正式施测对象 | 第30-31页 |
3.3.3 研究工具 | 第31-32页 |
3.3.4 数据统计与数据分析 | 第32页 |
3.4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32-35页 |
3.4.1 问卷结构效度 | 第32-33页 |
3.4.2 问卷的信度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35-55页 |
4.1 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检验结果 | 第35-42页 |
4.2 各变量之间的偏相关 | 第42页 |
4.3 共线性诊断 | 第42-44页 |
4.4 回归分析结果 | 第44-51页 |
4.4.1 压力对主观感感觉的预测结果 | 第44-45页 |
4.4.2 压力对人际维度的预测结果 | 第45-46页 |
4.4.3 压力对个人维度的预测结果 | 第46-47页 |
4.4.4 压力对克服消极思想的预测作用 | 第47-48页 |
4.4.5 压力对寻求原因的预测作用 | 第48-49页 |
4.4.6 压力对培养积极方法的预测作用 | 第49-50页 |
4.4.7 压力对相信宽恕的好处的预测结果 | 第50-51页 |
4.5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 第51-55页 |
4.5.1 培养积极的方法在消极压力中的工作量与主观感觉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 第51-52页 |
4.5.2 培养积极的方法在消极压力中的平衡与个人维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 第52-54页 |
4.5.3 培养积极的方法在消极的工作-家庭平衡与人际维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5-62页 |
5.1 讨论 | 第55-59页 |
5.1.1 各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55-57页 |
5.1.2 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讨论 | 第57-58页 |
5.1.3 宽恕的中介作用结果讨论 | 第58-59页 |
5.2 结论 | 第59-60页 |
5.3 对企业管理的建议 | 第60-62页 |
5.3.1 培养员工的积极压力,减少员工的消极压力 | 第60页 |
5.3.2 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 | 第60页 |
5.3.3 提高员工的宽恕水平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