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观花树木类论文--其他论文

猬实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遗传转化研究

符号说明第4-7页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1 引言第9-18页
    1.1 忍冬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 猬实的应用价值第14页
    1.3 猬实的播种繁殖第14-15页
    1.4 猬实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第15-16页
    1.5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第16-18页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5页
    2.1 试验材料第18-20页
        2.1.1 植物材料第18-19页
        2.1.2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第19页
        2.1.3 菌株与质粒第19-20页
    2.2 试验方法第20-25页
        2.2.1 猬实种子催芽技术第20页
        2.2.2 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0-23页
        2.2.3 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第23页
        2.2.4 农杆菌介导的猬实遗传转化研究第23-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37页
    3.1 猬实的播种繁殖第25-26页
    3.2 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6-34页
        3.2.1 无菌材料的获得第26-28页
        3.2.2 愈伤组织培养第28-30页
        3.2.3 愈伤组织芽再生第30-33页
        3.2.4 生根培养第33-34页
    3.3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第34-37页
        3.3.1 预培养时间对GUS基因表达率的影响第34页
        3.3.2 农杆菌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对GUS基因表达率的影响第34-35页
        3.3.3 乙酰丁香酮浓度对GUS基因表达率的影响第35-36页
        3.3.4 共培养时间对GUS基因表达率的影响第36页
        3.3.5 不同抗生素浓度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第36-37页
4 讨论第37-44页
    4.1 种子休眠的破除第37-38页
    4.2 再生体系的建立第38-41页
        4.2.1 植物激素与再生体系第38-39页
        4.2.2 愈伤组织来源与芽分化第39-40页
        4.2.3 温度处理与芽分化第40页
        4.2.4 褐化现象第40-41页
        4.2.5 生根培养第41页
    4.3 遗传转化第41-44页
        4.3.1 预培养时间第42页
        4.3.2 农杆菌浓度和侵染时间第42-43页
        4.3.3 乙酰丁香酮浓度第43页
        4.3.4 共培养时间第43页
        4.3.5 抗生素浓度第43-44页
5 结论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图版说明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窄冠型杨树分枝相关基因的筛选和功能验证
下一篇:内蒙古地区的高校辅导员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