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光伏逆变器并联系统新型下垂控制策略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多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第13-18页
        1.2.1 逆变器并联技术发展现状第13-14页
        1.2.2 并联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 逆变器并联系统下垂控制策略第18-19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2页
2 光伏逆变器的结构及控制理论第22-34页
    2.1 单台逆变器的结构分析第22-26页
        2.1.1 光伏发电系统的拓扑结构第22页
        2.1.2 单台逆变器的结构分析第22-26页
    2.2 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理论第26-31页
        2.2.1 电流内环调节器第28-29页
        2.2.2 电压外环调节器第29-31页
    2.3 瞬时功率理论第31-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 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的研究第34-46页
    3.1 逆变器并联运行环流问题第34-35页
    3.2 传统下垂控制策略第35-38页
    3.3 传统下垂控制的局限性第38-39页
    3.4 新型下垂控制策略第39-45页
        3.4.1 逆变器并联运行的解耦控制方法第39-42页
        3.4.2 下垂系数的自适应调节控制策略第42-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逆变器并联系统仿真分析第46-52页
    4.1 并联系统参数设置第46-47页
    4.2 负荷的投入与切除仿真第47-48页
    4.3 逆变器的投入与切除仿真第48-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5 逆变器并联系统软硬件设计第52-66页
    5.1 逆变器并联系统整体控制方案第52-53页
    5.2 逆变器并联系统的主电路设计第53-56页
        5.2.1 IPM智能功率模块选择第53-54页
        5.2.2 输出滤波器的选择第54-56页
        5.2.3 并联开关的选择第56页
    5.3 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控制电路设计第56-61页
        5.3.1 DSP最小系统第56-58页
        5.3.2 输出电流采样电路第58-59页
        5.3.3 输出电压采样电路第59-60页
        5.3.4 输出电流保护电路第60-61页
        5.3.5 逆变器并联的过零检测电路第61页
    5.4 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软件设计第61-64页
        5.4.1 并联系统主程序第61-62页
        5.4.2 AD采样算法流程图第62页
        5.4.3 新型下垂控制算法第62-63页
        5.4.4 电压锁相环第63页
        5.4.5 并联系统中逆变器单元的投入第63-64页
        5.4.6 逆变器并联系统故障检测第64页
    5.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4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某企业研发项目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下一篇:基于医疗改革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研究--以内蒙古B公立医院为案例